(資料圖片)
■教育這十年地方經驗
“直接投入幫扶資金5.1億元,幫助引進資金71.5億元,累計培訓基層干部、技術人員20多萬人次,幫助幫扶地區銷售農產品6.7億元……”日前,在教育部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直屬高校定點幫扶工作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云南省教育廳廳長王云霏介紹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定點幫扶云南的努力和付出。
10年來,教育部組織直屬高校投入大量人才、教育和科技資源幫扶云南,讓云南這片土地上盛開了希望之花。
多措并舉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
派出7屆28名研究生和4名附屬中學退休教師前往支教,8年間整合校友和社會捐贈資金超過2000萬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派出專業教師團隊開展“如何提高學校管理”“如何組織高效課堂”等專題培訓,籌集1000多萬元資金開展“一幫一”助學行動……為幫助云南省鳳慶縣化解城鄉教育發展欠均衡、優質教師資源配置不足等問題,中山大學“尋良方”“出硬招”“謀新招”,使出了渾身解數。
“自2013年定點幫扶鳳慶縣以來,中山大學充分發揮人才、專業、科研優勢,組織推動了一批務實暖心的幫扶措施落地鳳慶教育,全方位提升了鳳慶教育自主造血能力。”鳳慶縣教育體育局局長李家文介紹。
和中山大學一樣,教育部直屬高校因地制宜,打出了教育幫扶云南“組合拳”。10年來,教育部和各直屬高校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妙招頻出,為云南提供了多元化的智力幫扶:采取“總部+特色學院”的辦學模式,新建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累計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術人才11371人;依托優質教育資源,舉辦27期滇西領導干部經濟管理研修班,為滇西培訓干部2700余人;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計劃,招收1.53萬名云南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到東部五省份接受優質職業教育;實施滇西中學教師出國研修、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訓、教育信息化公益行動等項目,惠及滇西1269所中小學的38萬余名師生。
在教育幫扶方面,為助推云南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部和各直屬高校堅持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同步推進,支持力度有增無減——
助力教育普及,在學前教育發展、城鄉義務教育保障、薄弱學校改造等方面對云南給予支持。10年來,云南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升41.28個百分點,達到90.2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提升6.82個百分點,達到97.16%;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提升20.4個百分點,達到91.2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28.73個百分點,達到53.03%。
推動教育質量提升,8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附中托管幫扶云南8所縣域高中;組織358名校長、一線教師和干部赴27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幫助每個縣建好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職業高中,帶動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支持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公費師范生、“優師專項”、“特崗計劃”、“銀齡講學計劃”等途徑,幫助云南補充6.64萬名教師,通過“國培計劃”培訓云南中小學幼兒園教師97.19萬人次,提升了教師專業能力素質。
助推教育信息化發展,支持云南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光纖網絡全覆蓋,基本實現教學班多媒體設備全覆蓋;整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等平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建成覆蓋云南2.6萬所學校、1000余萬名學生、72萬名教職工的基礎教育數據庫。
群策群力助力醫療衛生事業“提檔升級”
“復旦附屬金山醫院、婦產科醫院累計派出13批66名醫療專家到永平縣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建成遠程醫療平臺,設立9個‘專家工作站’,先后捐助設備資金達2000多萬元,有力推動了永平醫療健康事業全面發展。”永平縣人民醫院院長施超凡介紹。
加大當地醫療的幫扶力度,深入開展醫生和設備支援、醫護人員培訓、巡回醫療和衛生知識宣傳等工作;設立“專家工作站”,提高當地醫療服務水平……在復旦大學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幫扶下,云南醫療衛生事業煥然一新。
浙江大學幫助景東彝族自治縣改善醫療設施條件,捐贈了價值112萬元的兩臺全新醫療設備。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9年來累計接收景東25名醫務人員進修,進修人員已全部成長為各科骨干力量;為景東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開展遠程教育共計68期,培訓醫務人員達1995人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也組建專門工作團隊,圍繞彌渡常見病種、腫瘤疾病規范化診療開展遠程會診業務。
除了加大醫療幫扶力度外,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創新幫扶機制體制,不斷增強云南醫療衛生事業的內生動力,讓其持續“提檔升級”。
西安交通大學投入資金212萬元,研發雙向轉診與醫療質量管理軟件,完善了施甸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建設;完成了康復醫學科獨立分科,新增疼痛、精神科、癲癇等門診。依托西安交大資源平臺,施甸縣人民醫院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建立合作關系,成立遠程腫瘤會診中心,指導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新生兒救治中心、PCR實驗室建設并順利通過省級復核驗收。
華中科技大學發揮公共衛生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校醫院的學科和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教育部創新試驗,打造區鄉村三級聯動健康體系;成立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心血管外科臨滄基地,并成功指導開展心血管外科手術69例。臨滄市臨翔區派出36批92名臨床一線、醫技科室工作人員赴協和醫院進修學習。
應需盡能為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景東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省糧食、蔗糖、木材、核桃、芒果重點產區。2021年,景東茶葉產量13600噸,實現農業產值4.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這一亮麗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浙江大學的科技幫扶。
除了茶葉,浙江大學還研發產業新裝備線,打造了景東深紋核桃仁純物理去種皮(脫衣)加工生產線及脫衣核桃仁特色系列產品生產線,聘請產業振興首席專家指導景東特色產業發展,針對烏骨雞、小香菌、林下種植等技術開展實操培訓3期共213人。
鄉村振興,產業為先。在教育部直屬高校的幫扶下,云南鄉村激發了產業創新的內生動力,優質的產業如“源頭活水”,不斷被引入到云南廣袤的鄉村。
為進一步深化產業幫扶,教育部直屬高校還通過制定合理的產業規劃、引入專業力量來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實現幫扶地區農業產業的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和品牌升值。
——設置“名譽村長”深度幫扶鄉村。北京大學與彌渡縣政府挑選出10個行政村,聘請北京大學10個院系知名專家擔任“名譽村長”,匯聚學校多學科幫扶力量,搭建了跨專業平臺機制,由點帶面推動彌渡縣發展。
——積極參與當地產業規劃。上海交通大學提出洱源縣農業產業“大而專,小而精”的產業融合發展思路,被正式列入洱源縣“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年學校正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學洱源專家工作站,致力于推廣和打造洱源的“綠色食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幫助引進上海企業農夫果園,在洱源縣建設近200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由學校專家進行全程種植指導,全力打造產業振興示范村。
——助力打造特色產業。大連理工大學緊密結合龍陵縣實際,引進幫扶企業3個;幫助轉移就業44人。學校投入專項資金200萬元在鎮安鎮建設花卉種植基地。培訓鄉村基層干部1644人。
——精準幫扶鄉村產業。南京大學自幫扶雙柏縣以來,先后直接投入幫扶資金超1300萬元,其中近一半資金聚力幫扶一批當地產業。先后投入資金幫扶云南竑圖農業、雙柏農盛農業、云南工麻、愛尼山鄉康養小鎮、鄂嘉鎮養蜂合作社、老虎山茶葉科技創新園等一批鄉村振興產業項目,逐步構建出雙柏多元化的產業體系,促進雙柏縣鄉村產業振興。
……
應幫扶縣所需、盡學校所能,教育部直屬高校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充分發揮學科、科技、智力和人才優勢,深度幫扶云南鄉村,為云南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30日第1版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