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杭州以雙創示范基地為抓手:高質量創新創造 高水平創業就業
2022-06-13 08:36:00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杭州具備大力發展人民滿意教育的良好基礎

經濟發展實力強勁。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歷史上就是重要的經濟發達和交通樞紐地區,自古就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之稱。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杭州經濟一直保持平穩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81萬億元,居全國城市第8位;民營企業500強數量連續19年蟬聯全國第一,上市企業累計達262家,居全國第4位。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09元,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2倍。不斷向好的經濟建設成就為杭州教育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思想文化底蘊濃厚。杭州具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文化史,擁有跨湖橋文化、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運河文化等深厚的歷史文化,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古都”。南宋時期,杭州經濟繁榮、外貿發達,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并確立正統地位,積極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這些歷史積淀和文化成就構成了杭州發展教育的深厚底蘊。

創新創業氛圍濃厚。近年來,杭州以雙創示范基地為抓手,圍繞“高質量創新創造,高水平創業就業”,加快發揮傳統孵化器在基礎設施方面和眾創空間在專業服務方面的互補優勢,在創業服務和發展空間上實現無縫對接,為初創企業發展提供了全流程、高效優質服務。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從3.1%提升到3.6%,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效數達到10222家。隨著各種創業創新政策的加碼,人才、技術、項目等要素在杭州加速集聚,無數創新企業和創客的扎根生長,成就了杭州“雙創”的傳奇,為杭州教育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社會引擎。

市民對教育重視程度高。杭州作為浙江省會,歷來就是全省文人墨客匯聚之地,對于教育更有著刻入血液的追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杭州人才流入的規模越來越大。這些“新杭州人”大多通過讀書、考學收獲了更多的選擇,也可以說他們是通過教育才獲得了更多自身發展的機會,因此他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更高,更希望給下一代盡可能優越的教育環境。市民對教育的重視和期盼,是杭州發展人民滿意教育的最大動力。

杭州發展人民滿意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不少問題

浙江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探路者、先行地。杭州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省教育改革發展的“領頭雁”。

新時代新征程,杭州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面臨不少壓力和挑戰。首先,城市人口的增長對教育規模的擴大及教育公平的推進提出新挑戰。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達1220.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8萬人,這意味著杭州學齡人口規模持續增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仍然短缺和不均衡,入學及優學壓力仍在。其次,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對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提出新挑戰。近年來,杭州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涌現了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的企業,對人才需求高速增長,這意味著杭州人才培養質量壓力增加。第三,現行的考試招生制度對應試教育改革和減輕學生負擔提出新挑戰。隨著“雙減”工作的不斷深入,如何更好地提高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夯實各學段學生學習基礎,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第四,城市高質量發展對教育信息化程度提出新挑戰。隨著杭州對“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建設的持續推進,對相關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和升級以及高素質人才信息化素養也提出了新要求。

杭州大力發展人民滿意教育的具體舉措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要求“大力發展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雙減’政策,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支持跨區域跨層級的名校集團化辦學,推動職普融通,新增基礎教育學位45萬個,推動市屬高校內涵式發展,支持在杭省部屬高校高質量發展,讓更多孩子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吹響了大力發展人民滿意教育的集結號。

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是我市發展人民滿意教育的短板。要按照黨代會的部署,持續推進高等教育強市戰略,引導高校強化基礎學科建設和基礎研究布局,瞄準“雙一流”建設目標,集聚科研合力,努力實現前瞻性、引領性、原創性突破;加大人才“蓄水池”建設力度,加強高校學科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重要理論學派的形成和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環境和土壤;完善政策,為高校發展營造包容開放、追求卓越的文化生態,鼓勵高校加大科研成果轉化效率,不斷提升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基礎。要找準現代職業教育突破口和著力點,強化政策集成和政策細化,全面加強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和內涵建設。要暢通人才培養通道,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建設,完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和激勵機制。要深化產教融合及校企地合作,鼓勵立足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師資結構調整、課程開發應用、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發力,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適應性和辦學吸引力。

進一步推進“雙減”工作落實落細。“雙減”工作是有效減輕學生和家庭負擔、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的重要舉措。要建立作業統籌管理機制,優化作業設計,完善作業布置、檢查反饋、面批講解和輔導等制度規定,實現減負增效提質。要加強多部門聯動協作,從嚴管理課外培訓機構。要建立靈活的機制體制,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幫助家長解決后顧之憂。

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要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將嚴格的制度規定和日常教育督導結合起來,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要完善分層分類的教師專業發展全員培訓體系,通過“名師工作室”“網上優課”等平臺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通過“教師走教”、特級教師下鄉支教等形式促進城鄉師資均衡配置。要健全激勵機制,落實好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切實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為教師構建良好教育教學生態。

進一步推進教育數字化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發展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選擇。要整合資源力量,加快推動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持續建設信息網絡、平臺系統、數字資源、智慧校園、創新應用、可信安全等新型基礎設施。要統籌推進數字技術與教育管理、教學科研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數據的貫通共享,面向學生、教師和學校建立數據應用和分析模式,打造優質教育資源網絡學習空間,促進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記者王鑫 李澤泉)

(王鑫,杭州師范大學辦公室講師;李澤泉,杭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