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上廁所成了“重大違紀”校規不能變“笑規”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引導,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管理。
近日,網傳山西一高中,有學生晚11點后上廁所被學校定為重大違紀,自費打印1000份檢討,供40多個班級傳閱,引發了爭議。
9月18日,據新京報報道,學校德育處工作人員回應稱,此事屬實。該校每晚10點20分下晚自習,10點45分熄燈。按規定,熄燈后至11點40分間,除特殊情況外,學生不許上廁所、隨意走動,“擔心影響別的學生入睡”。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如因身體不適等原因必須在該時段上廁所,需提前告知管理老師。“事發時,該學生未向管理老師說明情況便去上廁所,因而受到處理”,但不存在網傳的“個別學生不是上廁所,有抽煙等違紀現象”。
當晚,當地教育局發布情況說明稱,已責成該校深刻汲取教訓,要求學校負責人作出深刻檢查,對學校德育處主任予以提醒談話,并對該校管理制度進行優化調整,同時要求各學校制定合理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有效提高學校管理服務水平。
人有三急,晚上11點后上廁所就被“一刀切”地定重大違紀,學校為了管理便利卻讓校規成了“笑規”,也難怪有爭議。而其因身體不適要上廁所需提前告知管理老師的規定,也有些脫離生活實際——就像網友質疑的,“半夜肚子疼拉稀,怎么辦?”學校這種“一刀切”的管理思維,顯然太簡單粗暴了。
此外,學校要求學生自費打印1000份檢討全校傳閱,盡管在引發輿情后,學校已退還該學生100元打印費,但此舉也已經侵犯了涉事學生的人格尊嚴。畢竟,教書育人是學校的本分,教育懲戒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育人。
現實中,因為種種考量對學生上廁所進行莫名其妙限制的,并非個例。2023年,有網友發視頻稱廣東某高中為了“便于管理”,學生要帶通行證才能進廁所,并且牌子上印有學校蓋章。此前,云南某中學也被曝出“學生午休時上廁所被處分”的咄咄怪事,盡顯荒謬。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引導,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管理。即便是管理,也不是靠所謂“鐵的紀律”能完成的,更應是一種“潤物細無聲”式的規則意識養成。既離不開剛性原則,更要充滿人性關懷。
教育是愛的藝術,嚴管的基礎是厚愛。今年還是教育部確定的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重點就是要整治違法違規、違背教育規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視化等辦學行為。類似上個廁所都成了“重大違紀”的荒唐校規,也該被及時清理了。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