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近八成受訪家長直言 “隱形變異”學科類校外培訓加劇了教育焦慮|每日觀點
2023-09-15 15:25: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雙減”政策實行以來,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的現象仍然存在。近日,教育部頒布了《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提出了對違規校外培訓行政處罰的總體要求,對違法情形、法律責任都做出了明確規定。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4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8.0%的受訪家長直言,“隱形變異”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存在加劇了教育焦慮。其中,一線城市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家長焦慮感相對最強。

看到一些家長還在想法子給孩子報班,受訪家長表示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被落后”


(相關資料圖)

廣東的初二學生家長朱文介紹,“雙減”后很多學科培訓都轉到“地下”了,有的變成了“一對一”的家教,有的是幾個家庭的孩子一起參加小班培訓,培訓費漲了不是一點半點,而且師資還需要家長自己篩選把關,這些都讓她“想躺平卻不得放松,不躺平就得費力又費錢”。更讓朱文焦慮的是,“有的家長舉報學校作業留太多,現在學校連基本的配套練習冊都取消了,我擔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江蘇有倆娃的全職主婦余檸感慨,自己在孩子上培訓班的問題上,心態經歷了“過山車”,“我一直認同孩子的發展不應唯成績論。所以‘雙減’一出來,我們就停了所有學科培訓,平時我給他倆安排學習任務。但后來,看到一些家長想著法子在給孩子報班,心里難免有點著急,擔心孩子會‘被落后’。” 余檸調侃,有種“說好一起雙減,你卻偷偷補課”的心酸。

余檸后來還是動了給孩子報班的心思,但打聽了解了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后,她冷靜了。“我家倆孩子在同一年級,想請一位家教。先咨詢了原來專業培訓機構的老師,每個孩子一小時收費600元,驚嘆高得‘不可攀’了,就又問了從學校辭職或退休的老師,基本上每個孩子一小時收費200元。雖然價格降下來了許多,可對我們來說還是太貴了。”

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彭澤平表示,一些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揚教育焦慮、培訓機構無證照違法開展培訓活動、行業信譽度低等亂象都會進一步加劇部分家長的教育焦慮。

調查中,78.0%的受訪家長直言,“隱形變異”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存在會加劇其教育焦慮。同時,仍有22.0%的受訪家長表示不會。

交互分析發現,一線城市學生家長(81.9%)對此最為焦慮,其次是二線城市學生家長(80.0%)。不同年級中,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家長(83.4%)焦慮感最強,其次是初中學生家長(75.6%)。

專家認為解決校外學科培訓的突破口在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不以升學率評價教師,不唯成績評價學生

余檸最近一直在思考,花了一個普通家庭一半甚至大半收入堆起來的“金子學習班”,真的值得嗎?“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學習這件事,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孩子自己,家長一味托舉未必能達到預期,搞不好還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是因為‘別人都報我也報’這種心理去報班,就更加沒有必要了。”

余檸覺得,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學著去放低自己的期望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這樣更加有益于孩子學習的進步和身心健康成長。”她把自己的想法發到了朋友圈,竟然收到了不少家長朋友的點贊和評論,“原來‘看開’的家長也不少。”

彭澤平指出,在教育評價體系沒有進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家長學生對學科培訓、學科輔導的需求是客觀現實存在的。如果沒有公開的渠道滿足學生家長的需求,這部分需求就會轉到地下。

彭澤平分析,解決學生和家長對校外學科培訓的需求,突破口在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構造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以升學率評價教師,不唯成績評價學生,以全面素質發展為考核標準,多元化對學生進行評價。“只有從根本上改變了單一的唯分數論的教育評價標準,切實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才能從根本上緩解家長教育焦慮,從而減輕對校外培訓的需求。”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家長中,孩子上小學低年級(1-3年級)的占49.8%,小學高年級(4-6年級)的占34.9%,初中的占15.4%。其中,孩子在一線城市就讀的占30.6%,在二線城市的占38.9%,三四線城市的占21.9%,城鎮或縣城的占7.0%。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朱文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