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個人信息泄露,公安部抓獲行業“內鬼”2300余名
2023-08-10 14:09:05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相關資料圖)

8月10日記者從公安部在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3年來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凈網”專項行動,嚴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錨定行業內部泄露源頭,重拳打擊行業“內鬼”,共抓獲電信運營商、醫院、保險公司、房地產、物業、快遞公司等行業“內鬼”2300余名。

公安機關開辟網絡空間新戰場,“打源頭、摧平臺、斷鏈條”,全環節摧毀犯罪生態。錨定技術類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源頭,發起打擊黑客犯罪集群戰役,偵破一批利用木馬病毒、釣魚網站、滲透工具、網絡爬蟲等黑客手段竊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件;錨定行業內部泄露源頭,重拳打擊行業“內鬼”,2020年以來共抓獲電信運營商、醫院、保險公司、房地產、物業、快遞公司等行業“內鬼”2300余名;錨定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重點網絡平臺,抓獲了一批數據中間商和物料供應商;緊盯ChatGPT、云計算、區塊鏈、“AI換臉”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偵破一批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新型案件;循線深挖下游犯罪線索,連帶破獲大量電信詐騙、套路貸、網絡盜竊、網絡洗錢等違法犯罪案件,形成“以點帶面,全面開花”的打擊態勢。

從目前公安機關偵破的案件來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主要有以下三大環節:一是信息獲取環節。犯罪分子通過黑客技術、內鬼、APP非法采集、騙取或收買等方式,非法獲取互聯網上即時通訊、電子郵箱等應用軟件傳輸的個人信息,政務、商務、社交等網絡平臺存儲的個人信息,行業內部信息系統搜集的個人信息和公民持有的個人信息。二是信息倒賣環節。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接下來會流轉到信息買賣中間商手中。他們有的打著行業信息交流的旗號組建即時通訊群組,自稱為“查檔”中介,根據客戶需求倒賣公民個人信息;有的在互聯網上搭建售號平臺,倒賣微信、QQ、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各類網絡賬號,通過低買高賣賺取差價。三是下游犯罪環節。非法獲取的信息最終用途,一方面是為網絡水軍、網絡洗錢等犯罪活動提供銀行卡、虛擬身份等物料支撐;另一方面是為電信網絡詐騙、敲詐勒索等提供精準靶心。整體來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已成為大量涉網違法犯罪的上游犯罪。目前,公安機關緊緊圍繞上述三大犯罪環節,全面摸清產業鏈各環節特點,開展上溯源頭、下追買家的全鏈條打擊,并同步跟進“一案雙查”,對互聯網企業平臺嚴管嚴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決遏制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蔓延趨勢。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