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鄉村振興思維,聚焦鎮域經濟發展,2024年7月25日至31日,魯東大學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實踐團隊深入城鄉,開展了為期7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由魯東大學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黨委副書記程云波帶隊,實踐團成員由李冠志、劉咨成、薛兆森、張倚承、劉羽齊、張昊旭、孫小涵、潘秋文、姚驊峻、宋振乾、宋忠芮、徐晨、楊一諾等13名同學組成。本次實踐活動與沂水縣委、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李氏桑皮紙非遺文化展館積極對接,宣講反詐宣傳,傳承非遺文化。
尋訪非遺文化 感悟古色魅力
魯東大學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實踐團隊參觀了李氏桑皮紙展館,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龍家圈街道小匡莊村以生產桑皮紙遠近聞名,它記錄和延續著沂蒙地區傳統造紙工藝,見證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遷。早在清朝康熙年間,李家桑皮紙傳承人用此手藝維持生活,時至今日,其第21代傳承人李慶亮仍從事此項工作,并使這項手工造紙技術發揚光大,歷久彌新。李慶亮大師通過對展覽物品細致入微的講解,同學們深入且全面地了解了李氏桑皮紙源遠流長的歷史、巧奪天工的制作工藝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桑皮紙質地纖維細密,紋理清晰,綿韌而堅,百折不損,光而不滑,具有吸水性強,不腐蟲不腐蝕的優點;桑皮紙含100%纖維,沒有任何其它原料添加,有72道手工工藝流程,道道工藝都精湛。一捆捆干枯的桑樹皮在紙匠師傅的嚴格調教下,脫胎換骨,去偽存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可以說,桑皮紙手工制作工藝是傳統手工紙的典型代表。
李老師帶領大家來到了桑皮紙傳統制作工坊,李氏桑皮紙手工藝人為我們展示了桑皮紙從選料開始,歷經浸泡、蒸煮、搗漿、撈紙直至晾曬的整個制作過程。除此之外,同學們在手工藝人的耐心指導下,積極參與到李氏桑皮紙的制作過程中去,在每一個環節中都深深感受到傳統工藝所散發的獨特魅力。桑皮紙承載著我國傳統造紙技藝和中國書畫傳統藝術的濃厚歷史文化底蘊,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今,沂水縣成立桑皮紙文化扶貧項目,工藝與扶貧工作的結合,既能讓擁有千年歷史的桑皮紙及其制作技藝得以傳承,又能帶動當地農民實現文化產業鏈式運作,以桑蠶種養合作社的模式,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使桑皮紙產品生產效益惠及到千家萬戶。
志愿服務進農鄉 反詐普及傳四方
魯東大學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實踐團隊來到沂水縣紅石官莊村,一支充滿熱情與責任感的反詐志愿者團隊應運而生。團隊成員積極配合,廣泛動員鄉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中堅力量,共同組織反詐宣講,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守護村民的財產安全。
為了讓村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反詐知識,提高防范意識,我們特意邀請了經驗豐富的公安民警。在民警的協助下,舉辦了一場內容豐富、生動實用的反詐知識講座,宋振乾和李冠志兩名同學為村民們詳細講解了當前常見的詐騙手段,如網絡詐騙、電話詐騙、短信詐騙等,深入剖析了其中的詐騙套路和詐騙陷阱;同時,深入淺出地普及了相關的法律知識,讓村民們明白在遭遇詐騙時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除此之外,我們還向村民們傳授了一系列實用的防騙技巧,包括如何識別詐騙信息、如何避免陷入詐騙陷阱等,希望村民們能夠在面對紛繁復雜的詐騙手段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保護財產安全。
至此,魯東大學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實踐成員們更加了解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在學思踐悟中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凝聚鄉村力量,助力鄉村振興,青年責無旁貸,青年夢與鄉村夢在不斷碰撞交融,鄉村振興將擁有更多精彩可能!
(供稿人:潘秋文 宋忠芮程云波)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