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市場主體數量和質量,是壯大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2月22日上午,省市場監管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力促進市場主體倍增30條工作措施》(簡稱《措施》)。此舉意味著我省將精準施策,為市場主體發展提供“及時雨”和“新動能”。
30條“硬核”措施,助力市場主體倍增
《措施》圍繞創優市場主體全周期管理服務、深化質量技術全要素精準賦能、強化知識產權全方位保護運用、堅持市場秩序全過程公正監管等四個方面,提出30條支持措施。
圍繞創優市場主體全周期管理服務方面,我省推出“非禁即入”、便利開辦登記、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深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改革、試點推行登記確認制改革、推廣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實施“容缺受理”、完善企業信息查詢服務、金融專項服務、提升市場主體年報效率、推進企業簡易注銷登記、完善個體工商戶幫扶政策、簡化“個轉企”程序等13項措施,推動登記更便捷、環境更優質。
深化質量技術全要素精準賦能方面,我省推出推進“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設、加大標準化支持服務力度、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降低檢驗檢測費用、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等5條措施,進一步拓展質量服務體系。
強化知識產權全方位保護運用方面,我省推出提升發明專利預審效率、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程、實施專利轉化專項工程、實施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等5條措施,力求形成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的知識產權工作格局,激發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
堅持市場秩序全過程公正監管方面,我省推出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落實、加大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推進放心消費創建、推行柔性執法、完善信用修復機制、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等7項措施,強化寬進嚴管,推動形成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場環境。
打擊違法行為,既要體現執法“力度”,又要體現執法“溫度”
在30條《措施》中,開展“鐵拳”行動嚴打違法行為和推進柔性執法的措施頗為吸睛。對此,省市場監管局執法稽查處處長許鋒表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為承擔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的行政執法部門,擔負著打擊侵權假冒、規范和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任務。嚴格履職盡責,依法打擊違法行為,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嚴厲打擊違法行為,體現執法的‘力度’;二是要對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從輕免罰,體現執法的‘溫度’。”
在嚴厲打擊違法行為上,省市場監管局將聚焦“民怨最深、危害最大”的政府關注、市場主體關切和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兒童消費品和老年用品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持續推進“鐵拳”行動。通過攥成鐵拳、辦成鐵案、打造鐵軍、鐵肩擔當、鐵腕推進的方式,不斷凈化、規范市場秩序。
在維護市場營商環境中,對于企業輕微違法行為,省市場監管局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過罰相當的原則;對輕微違法經營行為,通過責令改正、批評教育、告誡約談等措施,促進市場主體依法合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從而依法從輕或免于處罰,實現行政執法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為營造我省“無差別、無障礙、無后顧之憂,可預期、可信賴、可發展”的“三無三可”營商環境。
激發市場活力,打造“山西精品”公用品牌
《措施》中提出打造“山西精品”公用品牌。這不僅是省政府發文明確要求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持續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一項重要舉措。
省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處處長張一民表示:“打造‘山西精品’,就是希望通過長期不間斷的努力,有效提升我省產品和服務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塑造良好品牌形象,切切實實地激發廣大市場主體活力,服務市場主體蓬勃發展。”
據了解,打造“山西精品”,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高度安排部署的一項重點任務,實現了“全領域全行業全覆蓋”,每個山西的市場主體都可以積極參與。“山西精品”強化了技術要求,實施“高標準+嚴認證+強監管”的管理機制,把標準、認證作為重要技術支撐,以先進標準、性能指數、檢測數據、專業的第三方認證作為判定依據,減少了人為影響,保證了科學性、權威性和公信力。
同時,“山西精品”具有鮮明的公益性服務屬性。達到“山西精品”標準的企業,可通過認證取得相關標識的使用權;達不到標準的,可通過觀摩學習、對標達標、專家巡診等“山西精品”前期培育工作,不斷提高企業自身實力。張一民表示,廣大市場主體可以通過參與“山西精品”建設這一過程,不斷強化品牌意識,把品牌建設納入產品開發的全生命周期,使區域公用品牌和自有品牌實現相互促進、共同提升,形成良性互動。(記者郝薇)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