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騰訊基金會、騰訊新聞在八達嶺開啟“奇遇長城”直播活動。
活動在北京市延慶區文物局、延慶區長城管理處、八達嶺文旅集團的支持下圓滿完成。
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中國人集體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推動長城文化的傳播,騰訊基金會、騰訊新聞聯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長城保護聯盟等啟動了“奇遇長城”系列公益活動。未來兩個月,將通過直播、紀錄片、大篷車展映等多種形式,持續講述和長城有關的故事。
長城與每個中國人的親密接觸
中國人對于長城有著特殊的情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長城時刻”;各位嘉賓都回憶了自己與長城的第一次”。
尚珩老師更是給出了長城拍攝“最出片兒”的段落:
如果想拍磚長城,拍云海的效果,可以去古北口蟠龍山或河北欒城的金山嶺長城;
如果想拍長城蒼涼壯美或雪后的長龍,可以去山西大同的長城鄉;
如果想拍跟沙漠有關的長城,可以去寧夏的鹽池;
如果想拍近處是長城,背景是雪山,可以去甘肅的烏鞘嶺,背景就是祁連山;
如果想拍長城和五彩斑斕的鹽湖,那就去陜西定邊的鹽場堡或者花馬池或者狗池。
詳述長城建造修繕,還原歷史大國工匠
尚珩老師指出,長城建造的開始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建造長城除了軍事目的之外,也是為了爭奪農耕資源,甚至長城是如何承載經濟功能的。尚老師還生動介紹了長城修建過程中是如何責任到人,還原了諸多的修建技術細節。
尚珩老師詳細介紹了長城修繕、遺址保護的情況,并且講述了圍繞長城的考古發現。這中間不僅有軍事發現,還有更有農業耕作的多項考據。
西方視角的東方奇觀與中國的人間千年
在諸多西方作品中都將長城賦予充滿景觀化的怪異色彩;而在我們中國人的情感中,長城的象征性背后,也包含活生生的另外一個歷史。以“孟姜女哭長城”為例,整個故事經歷多次的演變,并且引發不同時代的情緒變遷;長城是一個蘊含著勞動人民的苦難、智慧的一個產物;代表著一個龐大的民族,一代代一個個朝代的所思、所想。
長城腳下村落的當下啟示
全面展現長城村落,正是此次“奇遇長城”的獨特魅力。直播嘉賓們給出了長城是否需要成為網紅打卡地的不同觀點;尚珩老師認為從旅游的角度就應該好吃好玩,不應該給旅游賦予過于沉重的內核;而梁鴻老師則認為,長城本身有著博物館的意義,我們更應該從歷史和文化符號的角度去看待長城,特別推薦了紀錄片《筑城紀》關于長城腳下村落記錄的意義。老師們的討論引發了大家對于當下如何對待長城沿線村落的全方位思考。
也許 “奇遇長城“并不只是奇遇,而是每一個中國人骨子里文化基因的一次喚醒,以及長城公益項目的全新認知。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中國人集體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講持續講述和長城奇遇的故事。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