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發展局(簡稱“香港旅發局”)數據顯示,2月訪港旅客約146萬人次,內地旅客升幅顯著,另外,在旅客訪港目的方面,休閑旅客的比例持續錄得增長。據預計,2023年訪港旅客約2580萬人次,約為2019年的46%,訪港旅客數量年底可恢復至疫情前的六成左右。
3月21日,香港旅游發展局中國內地總監魯昭儀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香港仍然是內地游客非常喜愛的旅游目的地,美食、主題樂園、親子游等體驗受到歡迎。她指出,近年來,香港的城市建設和旅游產業不斷升級,除了全新建成的藝術文化區、新地標等,經典的景區景點都有不同優化,推陳出新。
(資料圖)
新京報貝殼財經: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后,香港旅游業市場復蘇情況怎么樣?
魯昭儀:自內地和香港通關以來,香港各口岸的出入境人數穩步上升。據香港入境處最新數據,香港與內地自2月6日起恢復全面通關的一個月以來,內地來港人數持續增多,累計錄得約139.7萬人次,日均約4.8萬人次。香港仍然是內地游客非常喜愛的旅游目的地,美食、主題樂園、親子游等體驗受到熱烈歡迎,在社交媒體的討論度很高。
通過與業界伙伴溝通,我們感受到大家對香港旅游業市場復蘇充滿期待。3月初,我們組織了疫情后首個內地旅游業界訪港考察團,接待了108名來自內地38個城市的業界代表,他們親自體驗香港多個嶄新景點,還與香港當地的旅游業界代表會面,商討未來合作機會。3月11日,我們迎接了湖南省“香港游百人高鐵首發團”,通過廣深港高鐵這條情牽兩地的交通基建紐帶,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將湖南的朋友們帶到香港。
新京報貝殼財經:對今年內地游客赴香港旅游有哪些預判?
魯昭儀:就兩地通關現階段情況來看,內地游客赴港熱情高漲,但若要實現赴港旅游市場的全面恢復,仍取決于一些客觀因素,如航空公司運力的恢復情況、旅游及相關業界從業人員的調整配備情況、各地簽注辦理的政策及實操便利性等。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迎接內地游客再度來港,讓大家在全新的香港旅游元素中,收獲不同的體驗。隨著兩地通關逐步有序地進行,人員流動將大大提高,這對于兩地間經濟、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發展與交流具有深刻意義。
新京報貝殼財經:出境旅游恢復后,可能遇到哪些新的挑戰?
魯昭儀:時隔三年,香港對于內地游客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很想去玩兒,但是也渴望知道有哪些新的地方可玩”——這是我們在社交平臺上看到游客討論熱度最高的話題。此外,消費者的出行方式和旅游習慣也發生了改變,香港旅發局將根據內地游客最關注的興趣點和出游行為的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加強香港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香港可以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旅游產品體驗。
新京報貝殼財經:你認為2023年內地游客的出游需求有什么新趨勢,香港將主推哪些新產品?
魯昭儀:自由行仍然是內地旅客赴港的主要方式,在團隊游方面,我們發現家庭式的小包團、精品游、公商務考察團都非常受歡迎。我們將持續履行“旅游+”戰略,推動跨界交流,規劃包括旅游+藝術、旅游+文化、旅游+康養、旅游+夜經濟、旅游+運動等方式,發揮行業伙伴力量,共同迎接香港旅游業復蘇。此外,隨著大灣區不斷融合,香港有望成為大灣區城市居民周末出游的首選。在體驗上,游客也更喜歡有文化內涵的、沉浸式的深度游體驗。
香港可以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旅游產品體驗,包括沉浸式、交互式的智慧旅行觀賞體驗,如西九文化區虛擬實境之旅、香港故宮內的數字化清代宮廷生活展示等;還有親近郊野、崇尚自然的“郊野自然·近在咫尺”旅行體驗,如傳承客家文化的鹽田梓、大澳漁村的海鮮大餐及原生態生活、水清沙幼的橋咀洲半月灣等。此外,還有眾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藝活動、體育賽事和年度主題盛事,如巴塞爾藝術節、香港單車節、香港美酒佳肴巡禮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編輯 李錚
校對 趙琳
圖片 香港旅游發展局供圖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 55 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