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去年12月上升3.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環比上升12.8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9%,較去年12月上升10.3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升至擴張區間,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明顯回升。
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認為,中國經濟開始展現較強的底部回升態勢。
解讀 1
服務業景氣水平由降轉升
1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比去年12月上升12.8個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非制造業景氣水平觸底回升。
趙慶河表示,服務業景氣水平由降轉升。1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0%,結束連續6個月回落走勢,升至擴張區間,春節假日消費市場回暖,服務業景氣水平大幅回升。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5個位于擴張區間,其中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郵政、貨幣金融服務、保險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同時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高于去年12月24.0個百分點以上,重返擴張區間,表明居民消費意愿明顯增強,市場活躍度回升。從需求看,新訂單指數為51.6%,高于去年12月14.2個百分點,升至擴張區間,服務業恢復發展動能有所增強。從預期看,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4.3%,高于去年12月12.0個百分點,升至近期高點,企業預期向好。
建筑業景氣上升。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4%,高于去年12月2.0個百分點,建筑業總體保持較快擴張。從預期看,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8.2%,高于去年12月6.7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高位景氣區間,表明隨著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建筑業企業對市場發展保持樂觀。
物流信息中心武威表示,當前非制造業的加速回升是建立在2022年四季度快速探底的基礎之上,仍需進一步觀察回升的穩定性。要觀察市場需求恢復的持續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接下來兩個月制造業PMI指數有望進一步回升,服務業PMI指數將保持高位。這意味著一季度經濟回升幅度有望超過市場此前的普遍預期,預計一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有可能達到4.0%左右。
解讀 2
企業對近期市場恢復發展預期向好
1月份,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制造業PMI升至50.1%,重返擴張區間,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8個高于去年12月,制造業景氣水平較快回升。趙慶河對此進行解讀。
供需兩端同步改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9.8%和50.9%,高于去年12月5.2和7.0個百分點,制造業產需景氣水平明顯回暖,但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生產改善力度小于市場需求。從行業情況看,農副食品加工、醫藥、通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等9個行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位于擴張區間,其中醫藥制造業產需增長明顯,兩個指數均升至65.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各規模企業PMI均有回升。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2.3%、48.6%和47.2%,高于去年12月4.0、2.2和2.5個百分點,各規模企業景氣水平均有所回升。調查結果顯示,大、中、小型企業中反映勞動力供應不足的比重均低于11.0%,較去年12月明顯下降,員工短缺制約生產的情況有所緩解。
重點行業PMI不同程度上升。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和高耗能行業PMI分別為52.5%、50.7%、50.9%和48.6%,高于去年12月5.1、4.7、4.0和1.2個百分點,景氣水平不同程度改善。從市場需求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行業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5.6%、52.3%和52.4%,高于去年12月11.2、10.3和8.5個百分點,均升至擴張區間,行業市場需求有所回暖。
企業信心明顯增強。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6%,高于去年12月3.7個百分點,升至較高景氣區間,企業對近期市場恢復發展預期向好。從行業看,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企業對行業發展信心增強。
物流信息中心文韜指出,1月PMI指數連續3個月運行在50%以下后重回擴張區間,顯示經濟穩步回升,新年實現較好開局。分項指數變化顯示,經濟恢復基礎強化,經濟恢復聯動性較好,經濟活力有所提升。
■ 相關新聞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保持增長
1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4038.5億元,比上年下降4%。據測算,2022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約8.3%,降幅較上月小幅收窄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指出,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保持增長,利潤有所下降;裝備制造業利潤占比上升;采礦業、電氣水行業利潤保持較高增速;企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企業庫存增速持續回落。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奐劼表示,2022年工業企業仍在恢復過程中持續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呈現出利潤結構有效改善、中高端制造業保持較好發展態勢、企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和生產效率有所提高的特點。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1個行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9個行業下降,1個行業由虧轉盈。從結構上看,將41個工業行業劃分為上游(采礦+原料)、中游(制造)、下游(消費)與公用事業四類(電力熱力燃氣和水),1-12月上游行業的利潤占比延續回落,中下游行業的利潤占比有所回升。
從不同企業類型看,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792.3億元,比上年增長3%;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610.9億元,下降2.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039.6億元,下降9.5%;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638.4億元,下降7.2%。
從資產負債率來看,2022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2022年1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
財信研究院宏觀團隊分析稱,預計未來工業企業將繼續去庫存一段時間。根據歷史經驗,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增速與工業企業庫存增速高度相關,一般前者略領先后者,未來短期內PPI增速大概率低位磨底,將推動企業繼續去庫存。當前上、中、下游制造業庫存增速均仍處于歷史偏高位置,未來回落壓力仍大。
新京報記者 張曉翀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