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優化組合財政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才可能籌集充分的財力,在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前提下,讓財政政策的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日前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提出,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更直接更有效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
2023年,中國經濟仍然將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壓力仍然較大。積極的財政政策應特別注意促進內需的擴大和信心的提振。擴大內需的重點在消費。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基礎,是實現國民經濟循環的最重要環節之一。當前影響居民消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體制機制方面,如一些領域存在的限購限價政策。只要按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則,進行相應的改革,那么潛在的消費需求就會釋放出去。稅費減免近年來在促進消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汽車、住房等領域的減免稅政策,都有利于消費,在穩定消費和擴大消費中扮演重要角色。支持居民換購住房的個人所得稅政策對于活躍住房交易、促進改善性住房消費都有重要意義。這樣的政策理應制度化,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居住條件改善的需要。當前,居民消費正處于升級換代中。消費稅的稅目稅率的進一步優化,也將有利于消費的擴大。
擴大消費說到底需要居民收入作為支撐,沒有收入的維持和可持續增長,消費是難以真正擴大的。因此要進一步落實好收入支持政策,對特定的中低收入群體在收入上給予一定的支持保障(包括發放現金),將有利于托底式消費的維持。居民收入的可持續增長,還得從就業上下功夫。有就業機會,就有相應的收入;有更好的機會,就可能有更高的收入。所以不僅僅要保就業,而且要在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上下功夫。減少供給沖擊,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完整,不僅是產業經濟安全的需要,對于就業機會的創造也至關重要。財政對“卡脖子”領域的科技攻關的支持,對資源能源供應穩定的支持,都有利于供給的穩定,從而促進就業。保市場主體也有助于就業,而稅費優惠政策的延續,顯然有助于市場主體的正常經營。紓困只是臨時性的,市場主體只有在市場的風浪中自由馳騁,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才會活得更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提供更多更優的就業機會,提供更多的工資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增加問題也亟待引起更多重視。資本市場的繁榮,帶來的不僅僅是財產性收入的增加,而且還會因此讓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讓資本更多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繁榮。進一步優化相關稅費政策,進一步規范國企出資人的職責,加快促進資本市場的繁榮,讓財產性收入真正成為社會成員分享社會財富增量的重要方式,刻不容緩。
擴大內需在過去更多地指向擴大投資。擴大投資現在仍然很重要,財政的一般公共預算投資、專項債投資,都有持續擴大的必要。政府投資相對于市場投資來說,數量較小,因此更要強調引導作用,通過政府投資帶動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應當是政府投資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擴大投資,特別是擴大民間投資,財政政策當更有作為。鼓勵民間投資,不一定要有專門針對民間投資的稅費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開放更多的重大項目領域讓民間投資有機會參與,包括通過與公共投資合作或者獨立投資的方式得到發展的機會。只要民間投資真正有發展機會并得到合理的投資回報,市場預期就會真正扭轉過來,市場信心的提振就會真正到來。
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加力提效,必須建立在正常的財政運行基礎之上、建立在財力的統籌之上。基層“三保”需要財力保障,一些地方財力的缺口需要中央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加強政府財力統籌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優化組合財政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才可能籌集充分的財力,在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前提下,讓財政政策的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擴大內需、提振信心,積極的財政政策在其中將扮演重要角色。但與此同時,仍然需要整個公共政策體系的全面有力支持,才能讓我們更好地實現2023年的經濟工作目標。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