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紓發展之困、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今年以來,我國進口增速持續穩增,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11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我國前10個月進出口數據:進出口總值34.6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9.5%。其中,進口14.91萬億元,增長5.2%。特別的是,前10個月及10月單月進口數據都呈現超出同期GDP的增速。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我國進口繼續保持穩定增速,對外開放之門越開越大,中國大市場的紅利正在不斷釋放。專家分析稱,我國持續擴大進口,不僅只為全球經濟帶來機遇,對于我國擴大投資和引進外資、降低投資成本,促進消費與發揮人力資源與制造業優勢,提高產業競爭力、擴大出口都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資料圖片)
進口總值穩定增長
海關總署公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4.6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9.5%。其中,出口19.71萬億元,增長13%;進口14.91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4.8萬億元,擴大46.7%。
10月單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55萬億元,增長6.9%。其中,出口2.07萬億元,增長7%;進口1.48萬億元,增長6.8%。
“從10月整體貿易數據看來,顯然宏觀政策層對貿易四季度收尾工作一直保持了謹慎態度。”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總的來看,盡管貿易增速從前三季度尤其是上半年的強勢彈性有所回落,但進口增速并未放緩而是保持了相對均衡,民營企業也保持了較快的修復速度,核心戰略板塊外貿增長保持穩健,如果持續到年末,今年穩外貿工作可謂善始善終。”
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過往進口數據發現,進入下半年以來,我國進口依舊保持穩定增速。數據顯示,我國7月進口1.56萬億元,增長7.4%;8月進口1.59萬億元,增長4.6%;9月進口1.62萬億元,增長5.2%;10月進口1.48萬億元,增長6.8%。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我國前10個月及10月單月進口數據都呈現超出同期GDP的增速。”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進口增速擴大背后,一方面是擴大對外開放以及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支持我國自身發展的政策支撐;另一方面也是平衡和維護國際貿易關系,體現大國擔當支持世界經貿發展并實現共同發展的必然之舉。”
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進口增速的持續穩增表明我國在自身實現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對外擴大市場開放以及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與市場的一體化。”柏文喜指出。
陳佳也表示,在對難度預估充分的基礎上,中央持續提出穩外資穩外貿一系列綜合措施,包括外貿大省發揮龍頭作用壓實穩外貿責任,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制度創新,吸引并利用好更多外資來華投資設廠,不斷加大自貿區開放力度和投資便利化程度。
同時,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11月3日宣布,在全國增設29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涉及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多個省市,這是我國鼓勵擴大進口的最新舉措。
除此以外,柏文喜介紹,正在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匯聚了來自全球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新方案,展現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為我國擴大進口與擴大開放帶來了很好的溝通與展示平臺,對于促進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促進發展意義重大。
“在疫情影響下,進博會對中國的貿易板塊有著突出促進作用。”陳佳表示,中國正在進行消費領域的深刻轉型,進博會中的醫療板塊、高科技板塊、新能源板塊等都是中國當前綠色經濟發展最為期待的戰略要素,參與進博會的企業帶來的高新科技以及海外渠道都是中國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大市場背后的共贏
擴大進口只是提供中國大市場嗎?事實上,我國持續擴大進口是全球經濟與國內經濟的共贏。陳佳指出,深入到結構性貿易數據中,進口與總消費是一對核心指標系,對中國宏觀經濟促消費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尤其是到下半年進口增速在貿易總體增速有所放緩的大環境下保持了均衡增長態勢,更加堅定了世界對中國經濟的彈性預期。”
同時,陳佳介紹,關于進口對宏觀經濟的促進作用在經典經濟增長理論中有明確梳理,給定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增加一方面會直接降低凈出口規模,同時也會間接加大消費規模。“如果進口品中的科技創新比例較高,那么還會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系統性提高國家經濟長期增長率和人力資本積累,可謂一舉多得。”陳佳表示,“另外,進口增加本身就是建立在出口和外匯儲備基礎上的,它也是國家出口能力和匯市穩定的一個風向標。”
因此,擴大進口既是世界機遇,也是中國實力和中國機遇。“擴大進口對于我國擴大投資和引進外資、降低投資成本,促進消費與發揮人力資源與制造業優勢,提高產業競爭力、擴大出口都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柏文喜表示。
但我國在擴大進口的發展道路上,目前也存在一些現實課題。陳佳指出,未來中國消費轉型還會深度展開,廣大進口產業鏈相關企業還需做好市場調研,深度細分市場格局,做好技術創新和人才儲備,應對未來消費深度轉型條件下的進口產業發展大局。
總體上,柏文喜認為,當前我國在擴大進口上還有思想觀念、制度設計、稅收體系、金融服務等多方挑戰。“需要從總體上扭轉以往單純的出口導向型思維與制度設計,改進相關配套政策與監管體系,從而促進以擴大進口來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