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5日將迎來6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市場俗稱“麻辣粉”)到期,隨后的10月、11月、12月還將分別到期5000億元、10000億元和5000億元MLF。
(相關資料圖)
面對大額MLF到期,市場上圍繞“降準置換到期MLF”的討論悄然升溫。
那么,會降準嗎?不妨看看機構的觀點。
央行會怎么做?
數據顯示,本周公開市場共有6100億元央行流動性工具到期,其中包括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和6000億元1年期MLF。
從8月份開始,每月MLF到期規模明顯上升——7月份只有1000億元,8月份增至6000億元。
據統計,9月15日至12月15日,3個月時間里將有26000億元MLF到期,占到今年全年MLF到期量的一半還多(57.1%)。此外,2023年1月份,MLF到期量也有7000億元。
面對如此多的MLF到期,人民銀行會怎么做?
歷史上,常規做法是對到期MLF進行續做,同時,也不乏降準置換MLF的案例。
比如,人民銀行于2018年4月17日宣布,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記者注意到,近期市場上有觀點認為MLF大量到期可能成為降準的觸發因素。
機構稱降準有不確定性
歷史上,降準置換MLF意在何為?
以2018年4月份操作為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同時,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
簡言之,降準置換MLF,可在基本保持流動性總量不變的同時,向銀行體系釋放期限更長、成本更低的資金,從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增強其資金配置能力,并傳導至信貸和債券市場,促進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符合“不超發貨幣、不透支未來”的思路。
因此,有機構人士認為,此舉是可行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也有觀點認為,操作時點存在不確定性。
國泰君安證券固收分析師胡建文稱,未來一段時間MLF到期量較大,目前1年期同業存單利率低于1年期MLF利率近80個基點,商業銀行續做MLF 動力較低,但MLF縮量操作會減少基礎貨幣,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同時,經濟自然增長過程中,超儲不斷被消耗,也需補充。通過降準置換MLF,能降低商業銀行資金成本,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具有合理性。
信達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李一爽說,降準更多是為了補充信貸擴張造成的超儲消耗。考慮到4月份降準及人民銀行上繳結存利潤的影響,信貸擴張消耗的超儲仍有近4000億元待補充,因此年內仍有較大概率降準,但會否在9月份落地存在不確定性。此外,四季度內,人民銀行通過降準再度引導LPR下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天風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孫彬彬也提示,短期內降準可能性不能排除,但降準與否還需考慮政策邏輯,其傾向于認為年底或年初時再做安排的可能性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由于流動性充裕、市場上資金利率較低,交易商上報需求有限,當月6000億元MLF僅被續做了4000億元。
短期再“降息”有懸念
8月份,人民銀行在縮量續做到期的6000億元MLF的同時,操作利率下降10個基點。
倘若人民銀行選擇繼續縮量續做到期MLF,操作利率會再次調整嗎?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9月份以來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預計本月MLF操作利率將保持穩定。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目前政策重點繼續聚焦于打通從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導鏈條,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預計MLF利率在短期內將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1年期MLF操作利率已分別在1月份和8月份各有過一次10個基點的下降。
孫彬彬提示,從本輪寬松周期中降息規律來看,先有重要會議后有降息,且兩次降息均發生在信貸偏弱的情況下,考慮到今后一段時間融資數據可能階段性走高,預計年內降息的可能性并不高。
人民銀行日前公布,8月末,M2同比增速達12.2%,較前一月上升0.2個百分點;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較上年同期多增390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多增2138億元。
“實體經濟及融資市場的情況正在變好。”光大證券(601788)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稱,政策具有持續性,并不是說其僅作用于某個月。政策效能的完全發揮也常有一定的滯后性。未來,隨著政策逐步傳導,實體經濟及融資市場的情況會變得更好。
對于資金面,機構人士普遍認為,當前經濟形勢下,資金面雖然可能不會重現7月份極寬松場景,但大幅收緊的風險很小。孫彬彬預計,近期資金利率將會保持穩定,隔夜利率預計在1.2%-1.5%之間運行。
Wind數據顯示,截至13日11時,銀行間市場上DR007上行約6個基點至1.50%,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據《中國證券報》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