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財聯社7月1日訊(記者 高萍)“高質量投資應當是促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投資。2020-2021年我國高技術產業、教育、衛生投資年均分別增長13.8%、12%、27.2%,明顯快于全部投資3.9%的年均增速,高質量投資大有可為。”7月1日,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在“2022中國社會責任投資高峰論壇”上如是表示。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實踐需要理念指導。我國提出了新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對于引領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寧吉喆表示,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時代要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方略、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新發展理念呼喚高質量投資。
何為高質量投資?寧吉喆指出,高質量投資應當是促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投資。要解決發展面臨的動力不足,城鄉地區不平衡,人與自然不和諧,開放水平不高,社會不公平等問題,需要更多的投資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基建。
同時,高質量投資應當是政府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的投資。寧吉喆透露,目前,全國共有登記在冊企業約5000萬戶,個體工商戶約1億戶,還有約2億農戶,約2億股民,這些都是自主決策的投資者。從主體數量看,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投資市場,推動高質量投資涉及眾多企業,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另外,高質量投資應當是兼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投資,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高質量投資還應當是統籌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投資。寧吉喆表示,今年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必須發揮投資在穩增長中的積極作用,穩投資、穩外資,支持民間投資。要發揮投資在優化供給結構中的關鍵作用,通過擴大投資加快科技創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發揮投資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增加社會領域投資,增進民生福祉。
此外,高質量投資應當是符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方向的投資。寧吉喆指出,促進高質量投資要合理界定投資領域,要引導企業投資于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在我國可以根據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非公共產品原則把投資項目分為公益性、基礎性、商業性三類,實行分類指導。寧吉喆認為,公益性項目不宜實行市場化經營,但可以按非營利運用吸收企業投資。基礎性行業收益往往具有長期性,可以吸收企業保本微利低利投資。
“目前,我國企業投資已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90%以上。因此,引導企業合理投向公共領域十分關鍵。”寧吉喆強調,在政府加大公益性、基礎性投資的同時,通過投資補助、積極注資、貸款貼息,以及業務分類、差別考核等方式,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生態環保、農林水利、鄉村振興、市政建設、社會事業等投資,使有限的政府投資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使各類企業投資能夠發揮積極有為的建設性作用。
另外,要防止盲目投資、重復投資、無效投資,加強對綠色投資和社會投資的信息指引,建立健全綠色金融等政策支持體系,做好綠色投資和社會投資的標準認證、統計度量、評估咨詢等基礎工作。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