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美國高中生:如果不來中國,我就不會學到這么多
2024-09-24 16:38:12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wǎng)易微博

來源標題:美國高中生:如果不來中國,我就不會學到這么多

在北京,來自美國華盛頓州體育場中學的艾拉·瑪?shù)僦Z第一次體驗了圍棋這一古老而充滿魅力的中國傳統(tǒng)競技。而與她和同學們對弈的對手,是中國圍棋協(xié)會主席、圍棋世界冠軍常昊。

“學會下圍棋很容易,但掌握其中的技巧卻很難。我們在下圍棋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并從中領悟到一些哲理。”艾拉說。

9月22日,由華盛頓州17所學校師生組成的“青春同行”代表團來到了此次訪華的最后一站,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參與圍棋文化體驗活動。為一周的訪華行程畫上了一個別致的句號。

“圍棋就像是我們自己的世界”

在精彩紛呈的圍棋文化展示環(huán)節(jié)后,近百名中美青少年“以棋會友”,開始了熱烈的交流互動。

來自體育場中學的奈婭·薩吉說,下圍棋很有意思,但學習圍棋規(guī)則以及如何“吃子”并保護自己的棋子也有些難度。

AI圍棋機器人是近些年圍棋領域的“新星”。蕾恩·菲爾茲正與一名中國同學借助AI圍棋機器人下棋,看上去十分專注。“我有幫手了!”蕾恩說,自己不擅長下國際象棋或跳棋,下圍棋對她來說也很難。但圍棋也真的很有趣,因為它和自己以前玩過的任何游戲都不一樣。

或許是因為從小會下國際象棋,在和同學“以四敵一”與常昊對弈時,艾拉是當仁不讓的“主力”。她告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中國老師和同學告訴他們,下圍棋的重點不在于“吃掉”對方的棋子,而在于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地盤”。“我認為這很好地反映了我們自己所處的世界,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成長的道理。”艾拉說。

體育場中學的副校長瑪琳·薩吉小時候曾在中國逗留過一天,因此,她認為現(xiàn)在是自己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來到中國。瑪琳說,看到美國孩子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就興奮而專注地投入到圍棋活動中,她感到非常高興,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圍棋不是要‘吃光’對方的‘零和游戲’”

圍棋不僅是一項傳統(tǒng)競技,更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數(shù)不清的傳奇故事。在此次活動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常昊向中美青少年生動講述了自己從小學棋,后來七次努力爭奪世界冠軍,終獲成功的傳奇經(jīng)歷。

“通過這樣一次簡單的課程,美國的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了解圍棋,了解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而通過交流更好地了解彼此。我們可以從青少年抓起,友好地溝通和相處下去。這次活動很有意義。”常昊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

常昊在臺上分享時,屏幕上展示的是2005年第五屆應氏杯世界職業(yè)圍棋錦標賽他戰(zhàn)勝韓國棋手崔哲瀚的棋局。正是這盤棋的勝利,讓常昊在“六連亞”的不懈努力之后,第一次獲得了世界冠軍。

常昊對兩國青少年講道,圍棋不是“零和游戲”,不是要把對方的棋子“吃光”。以他和崔哲瀚的這盤棋為例,最后常昊以“一個半子”的優(yōu)勢獲勝。“圍棋獲勝不是要贏得100%的地盤,只要51%就夠了。”

常昊說,圍棋的理念能夠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精髓,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脈相承。當今世界各國在發(fā)展過程中,常常需要相互支持與提攜,就像圍棋的黑白兩方一樣,絕不是要把對方“吃光”。常昊說,圍棋協(xié)會致力于國際推廣,希望世界各國的青少年都能有機會通過圍棋了解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理念。

“如果不來到中國,我就不會學到這么多”

北大附中初三的吳梓萱是艾拉和奈婭一桌的“小老師”。她告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由于圍棋的很多術語在英文中缺少直接對應的詞匯,他們在和美國同學下棋時需要盡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英文表達來進行“教學”。不過,雖然對方都是第一次接觸圍棋,但他們表現(xiàn)出了很好的接受能力,也很有興趣。

此前一個星期里,“青春同行”代表團已先后訪問了貴州、四川、山東,深入了解中國不同地區(qū)的社會與人文風貌。這些十六七歲的美國青少年走進黔東南州的苗寨,參與“村BA”籃球友誼賽;在成都參訪建川博物館,尋跡飛虎隊歷史;在濟南和淄博感受齊魯文化底蘊。對他們來說,在這里所遇到的一切都是全新的。

“我非常享受這次中國之行,很高興能真正了解中國是什么樣子。就像美國一樣,中國的每個地區(qū)都很不一樣。”艾拉說,她所看到的中國到處是繁榮景象,擁有絢麗多彩的文化。她用“難以置信”來形容此行的收獲,“如果不是這次旅行,我就不會學到這么多,從而改變我以前的印象。”

瑪琳副校長說,美國孩子們在此行中參與了許多不同的活動并學到了很多。他們獲得了與中國不同地區(qū)的人相處的機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體驗。在瑪琳看來,跨文化交流總是會刷新人的認知,交流與實地體驗讓孩子們的好奇心空前高漲,這是僅僅在美國通過媒體了解中國所無法相提并論的。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