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淳安以城市面貌大提升”為契機 讓“沉睡”土地煥發新活力
2022-11-07 08:03:05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金秋時節,稻谷飄香。

一側是漣漪蕩漾的碧綠湖水,一側是谷穗搖曳的金色田野,好一幅生動的千島湖好“豐”景。

汾口鎮千畝永久基本農田連片種植,巨型水稻實現“禾下乘涼夢”,打造千島湖“稻立方”;浪川鄉實施“退桑還田”、拋荒地整治,推進生態農業、稻蛙共養等項目,既保障糧食生產又讓村民增收……杭州,始終把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全力推進實施耕地占補平衡及土地開發和綜合整治工作,讓“沉睡”土地煥發新活力,讓每一寸耕地成為豐收的沃土,讓農戶得利、農業壯大、農村更美。在杭州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看來,美麗的淳安,正是這一實踐的生動體現。

農業興、倉廩實、農民富,為浙江推進“兩個先行”提供基礎支撐。

稻花香里說豐年

14億多人口要吃飯,這是中國最大的國情。

“禾下乘涼”是袁隆平院士的一個夢想。夢想照進現實,淳安縣汾口鎮1100多畝連片的永久基本農田上,株高1.5米—2.2米的“巨型稻”已經收割完畢,顆粒飽滿。

2021年,該鎮在淳安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指導和支持下,開展了茅屏村、魯村村的永久基本農田連片整治工作。將原來規模小、位置散、水渠斷、不平整的地塊通過工程統一進行整理、修繕,使小地塊變大田地、使人工勞作變成機器作業、使水路渠田整齊劃一。

連片整治總面積達1313.43畝,其中即可恢復地類面積507.75畝,項目總投資563.90萬元,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水利生產配套設施,投資200余萬元,完成耕地功能恢復。經過招商,杭州千島谷香園農業有限公司集中流轉土地,進行水稻種植及農業景觀打造,從產品、生產空間、種植空間到文旅、文創、農創的新IP——千島湖稻立方。

今年千島湖谷香園農業有限公司種植的“巨型稻”正是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和中科院夏新界研究員團隊共同研發的一種新型水稻,高度是常規稻的兩倍,其根系較常規稻更長、更粗且抗倒伏能力強,谷粒更多,分蘗力強,適宜稀植,莖粗葉茂,可為動物提供足夠陰涼與棲地,適合稻田綜合種養。首批300畝“巨型稻”成熟,經打產測算“巨型稻”畝產在1500斤一2000斤。

汾口鎮正依托“千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開展“稻立方”基地建設。在以黨建為引領、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幫助村民增產增收、做好糧食擴產增收的同時,汾口鎮積極推廣“稻蟹”“稻魚”“稻鱉”“稻耕研學農旅”等模式,種養和種旅結合,實現一畝多收、一畝多產,不但保障了糧食安全,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這里已成為汾口田園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汾口鎮新時代鄉村生活樣板地打造的新亮點,也是淳安縣集中連片永久基本農田整治的樣板地。

稻蛙共養促增收

浪川鄉有“淳西平原”之稱,在淳安是難得的一片沃野良田。但是,隨著農村年輕勞動力的逐漸流失以及村民對經濟效益需求的不斷提升,良田變成了桑田、茶田,一些糧食功能區也受到了破壞。

走在浪川鄉馬石村的村道兩側,收割完的稻草整齊地堆放在田間。去年,這片稻田大部分種植著桑樹,也有一些被撂荒閑置,為推進非糧化整治工作,馬石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宣傳,一戶一戶簽訂流轉協議。

為了讓流轉回來的土地更高效地發揮出糧食功能區的作用,浪川鄉積極對接引進了青佳高效生態農業,以黨建聯盟為依托,統籌利用全樸村以及馬石村近400畝的非糧化整治土地開展稻蔬輪作,組織糧食產業技術團隊和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通過專家現場“問診把脈”,開展水稻綠色防控,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桑田變成“糧田”,只保障了群眾的“口”,如何能同時鼓起群眾的“袋”?

鄉村兩級干部組成考察團,到縣內外多地考察稻蛙養殖項目,分析可行性,最終選擇在占家、桃源、楊家村建立黨建消薄基地試點養殖“稻蛙”。這3個村的糧功區土地在非糧化整治后,田地由村集體自主流轉,面積較大。

“今年我們還處在試點養殖的階段,村里養殖了7.5畝,投放蛙苗400余公斤,預估每畝生態稻米和稻蛙的銷售可達3萬元左右,總收入22萬多元。”占家村黨支部書記占鮮忠說,“明年我們還打算把基地擴大,這樣可以帶動更多村民在基地上就業,給他們帶來更多收入。”除了占家村,桃源村和楊家村今年養殖的面積也有10余畝,隨著蛙苗不斷長大,村集體增收、村民共富的夢,在一片蛙聲中奏響。

據統計,2021年以來浪川鄉實施“退桑還田”、拋荒地整治、小田變大田、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多項措施,鞏固和提升糧食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累計完成735畝拋荒地整治、605畝非糧化整治。

漠漠水田飛白鷺

淳安,素有“八山半田分半水”之稱,受山區地形限制,沒有“田塊成方”的有利條件,土地開發和綜合整治工作任務艱巨。

近年來,淳安縣規劃資源局以“美麗杭州”創建暨“‘迎亞運’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為契機,推進實施耕地占補平衡及土地開發和綜合整治工作,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在嚴守各項政策法規的前提下,靠前一步,主動服務,走訪各鄉鎮進行地塊踏勘、開展技術指導,多環節平行推進,有效提升土地開發立項和農整工作效率。同時,壓緊壓實鄉鎮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責任,加強“田長”日常監督巡查,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

今年,淳安縣土地開發整治工作千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立項178.84公頃,墾造水田項目55.13公頃。得益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不斷推進、土地開發(包括旱改水)力度不斷加大,淳安不少廢棄茶園、果園等經過統一開發,已被合理規劃成耕地,種上水稻等糧食作物,通過推動永久基本農田“小田”變“大田”、規模化種植糧食作物,有效解決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碎片化問題。

全縣337個行政村428名村級田長和村級巡查員活躍在淳安縣田間地頭,覆蓋區域范圍90%以上土地,時刻對破壞耕地行為進行巡查監管,有力保護了耕地。

當下,年度土地開發整理和綜合整治工作進入“下半場”。根據部署,已完成立項審批的項目將加快動工,改造完成后,將逐一迎接驗收。往年完成的項目將與鄉村旅游主題有機結合,打造成集農業展示、休閑觀光、親子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隨著耕地保護不斷向縱深推進,淳安縣土地開發和綜合整治工作也將進一步提升,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用地布局,在實現保護耕地目標的同時,推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增收致富。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