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于做好抗旱保苗保豐收工作的緊急通知》
2022-06-06 09:43:48   來源:山西日報客戶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據氣象部門預報,近期全省高溫少雨且多大風天氣,土壤失墑快,影響春播作物生長和夏播作物播種。省農業農村廳發出《關于做好抗旱保苗保豐收工作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理念,高度重視當前農業抗旱保苗工作,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壓實責任、強化措施,確保完成糧油播種面積和產量指標任務。受旱嚴重縣要把抗旱減災作為穩糧保供中心工作。

據氣象部門預計,未來10天,我省小麥主產區氣溫仍偏高,局地缺墑地塊可能出現“干熱風”。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仍在灌漿的地塊要提早落實葉面噴水、噴施葉面肥等措施,及時澆灌“麥黃水”,增加田間濕度,切實減輕“干熱風”危害。晉城、臨汾、運城北部等地要抓住最后的窗口期開展小麥“一噴三防”,提高灌漿速率,增加灌漿強度,延長灌漿時間,盡可能多增粒重多提單產。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與氣象、水利部門的聯合會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旱情態勢,及時調度播種進度和苗情,科學研判旱情發生趨勢,提早發布預警信息,落實預警信息“全覆蓋”,制定有效抗旱措施,指導農民科學抗旱。有小水、小溪、水庫、水渠等水澆條件的地區,要充分利用流動灌溉設施,采取“小白龍”輸水、“小地龍”噴灌等節水灌溉措施,對周邊耕地進行灌溉,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杜絕大水漫灌。

“三隊”包聯專家團隊要把抗旱保苗保豐收作為當前技術服務的重點內容,組織專家深入受旱地區,查苗情、查墑情,指導農民采取有針對性的抗旱措施。各產業體系、各級農技推廣部門要加強研究,根據不同作物生長發育進程分區域、分作物制定技術指導意見,實地開展技術指導,幫助解決技術難題。

附:

2022年抗旱保苗保夏播技術措施要點

為應對持續的高溫干旱,采取適宜的農藝抗旱措施,緩解旱情對春播作物幼苗生長的不利影響,保證夏播復播作物及時下種,確保苗全苗壯,保障糧食豐收,制定本技術措施要點。

一、綜合抗旱保苗技術

大力完善和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建立以防為主的抗旱播種思想和技術體系。樹立用地養地的觀念,加大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節水灌溉、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和保水劑等旱作施肥、保水技術、探墑播種、坐水補墑播種等技術的推廣應用。

1.選育抗旱耐旱優良品種。選擇“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強”的品種,是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獲得穩產的關鍵。

2.搶墑適時早播技術。對于墑情較好的秋耕農田,可以利用土壤返漿水和秋耕保蓄的自然降水,適時搶墑早播。早播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確定早播時期,一般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7℃以上,5-10cm耕層土壤溫度穩定通過6-7℃、土壤含水量達田間持水量的60%以上即可播種,如果覆膜,播種時間還可提前。

3.探墑抗旱播種技術。探墑播種實際是豁干種濕,即通過機械手段把表層干土撥開將作物種子種植于濕度土之上,可以有效解決輕中度干旱下無法正常播種問題,實現無需補水亦能抗旱播種保苗目的。探墑播種還促進作物根系下扎,能明顯提升后期抗倒伏能力,起到穩產增產作用。山西農業大學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研究院的“秸稈歸壟探墑溝播”種植技術,綜合集成半免耕、探墑溝播、菌肥同穴、化肥條施、秸稈歸壟等技術,可確保秸稈高效還田、苗全苗壯,實現旱地適期播種保苗、水地節水播種保苗的效果。

4.造墑抗旱播種技術。干旱嚴重情況下,常規抗旱措施無法播種,必須通過造墑措施才能實現播種保苗。一些直播作物可以通過機械化種下穴狀補水方式將外源水補充于種子之下,營造良好的微水環境,可滿足種子出苗所需水分,實現造墑播種保全苗。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研究院擁有的“間歇式種下穴狀補水播種技術”就是利用了造墑播種的原理。

5.集雨溝壟種植技術。在播前將耕地做成溝壟相間的形狀,壟面作為集雨面匯集雨水,作物播種于溝底,降雨時壟背上的雨水徑流向溝底匯集,從而達到無效雨變有效雨、小雨變大雨的目的,使作物在出苗和生長過程中有更多的水分供應,實現水分的高效利用。當作物植株長到一定的高度后,逐漸將壟背上的土覆于作物根部以利保墑。在降雨量偏少的地區,采用寬壟窄溝的辦法增加集雨量。也可以修建集雨水窖設施,集蓄雨水,在作物生長期及時配套滴灌等節灌技術進行節水補灌。

6.抗旱缽苗補墑移栽保苗技術。利用紙筒或秸稈容器,結合添加保水劑的營養土,在移栽時補少量水即可抵御較長時間的干旱。大部分作物都能通過育苗移栽方式實現抗旱保苗目的,但移栽費工費時,需有配套的補水移栽機具才能提高效率。目前應用的作物有玉米、蔬菜類、甜菜等,如秸稈容器玉米苗稀穴密株藝機一體化技術、甜菜地下式補水移栽保苗藝機一體化技術、甘藍脈沖式注水移栽藝機一體化技術。

7.人工氣候干預。氣象部門加強降雨預測預報和人工增雨作業,一方面及時向社會發布降雨信息,使廣大農業工作者和農民及時調整修正抗旱預案;另一方面隨時做好人工增雨準備,只要云層符合人工增雨條件,迅速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緩解旱情。

8.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做好水、電、農機、種子、地膜、肥料等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調配,做好農機手的技術培訓工作;組織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分片包點,指導和帶領廣大群眾抗旱播種,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墑適種。

二、春播作物抗旱保苗技術

1.起壟覆膜聚墑抗旱播種技術。起壟覆膜可有效地將無效雨、微效雨聚集到壟溝內變為有效降雨,同時還能抑制土壤蒸發,能明顯改善旱地作物苗期根系水分狀況,聚墑保墑抗旱效應顯著。

2.及時補灌。有灌溉條件的地區,按照作物需水規律,采用滴灌方式及時補水。充分利用一切可用水源和水利設施、做好服務,大力推廣應用滴灌、噴灌等節灌技術和措施,力保已出苗、播種農作物正常生長。

3.查苗補苗。如連片缺苗, 可在剛齊苗時用多1-2片葉的大苗補栽或催芽補種,如零星缺苗,可在缺苗的相鄰穴留生長整齊一致的雙株苗,或在缺苗處補種菜豆角等。選擇比原品種成熟期短的作物品種,保證苗齊苗壯,散粉期一致。在播種之前,可將種子浸泡24小時左右,加快發芽速率。補種選擇在土壤墑情較好的時候進行,如果墑情不好,可以適當澆水,提高出苗率。

4.中耕抗旱保苗。在高溫干旱期間,密切注意高溫的動向,當前對作物要進行淺中耕,以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抑制土壤水分蒸騰,增強抗旱能力。還可采用雜草、秸稈、遮陽網等物覆蓋,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三、夏播復播作物抗旱播種技術

1.良種選擇。根據當地的熱量條件及麥收至早霜所余無霜期的長短,選擇相應生育期品種,品種的生育期與當地麥收后至下茬小麥播種之間空余的時間要基本一致,不影響小麥的播種,盡量避免光熱資源浪費或成熟度不足等情況的發生。

2.小麥留茬高度要合理。小麥收獲盡可能選用裝有秸稈切碎和拋撒裝置的聯合收割機作業,將粉碎后的麥秸均勻地拋撒在地表并形成覆蓋。小麥機械收獲時留茬高度一般應控制在20cm以下。對于留茬較高的地塊,播種前可用滅茬機械先進行一次滅茬作業后再播種玉米。

3.搶時早播抓全苗。小麥收獲后要結合當地墑情搶時早播。可邊收麥邊淺旋耕施肥搶時播種,也可麥收后免耕直接硬茬播種。播種時要做到深淺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鎮壓一致,保證播種質量,一播全苗。有條件的地方可選用單粒點播機進精量播種,確保苗全、苗齊、苗均、苗壯。采用免耕直播方式播種時,要合理協調小麥收割機和玉米免耕播種機,力爭當天完成小麥機收和玉米機播。

4.澆蒙頭水。夏季作物播種后,土壤墑情不足時,可澆“蒙頭水”(“出苗水”),以保證正常出苗。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持水量70%時,播種后1-2天內應及時澆蒙頭水,黏土地澆水深度在10cm左右,沙土地澆水深度在15cm左右。

5.補苗移栽。復播區出苗速度快,移苗成活率高,發現缺苗時可搶時移栽補苗,最好在陰天或者是雨天進行,這樣更加有利于根系恢復生機,快速成活。也可以在缺苗處補種其它作物等。(記者王秀娟)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