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謠言也是“病毒”!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 更不應是謠言傳播的溫床
2022-04-12 15:10:42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近期,全國疫情呈現多點發生、形勢嚴峻,各地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然而,網絡上卻出現了一些故意制造傳播涉疫謠言的行為,擾亂公共秩序,造成惡劣影響。

一條“今晚不要開窗,半夜用飛機大面積全面消殺,消殺液體可能對肺部不好……”的消息在杭州的一些微信群和朋友圈轉發,引發網友關注。經核實,該內容為假消息。此外,網傳杭州有隔離人員從隔離點脫離管控的信息不實,實際為對健康碼紅碼人員進行核實并納管。在疫情背景下,這樣的謠言不僅會歪曲事實、誤導公眾,還可能加劇緊張情緒,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在人類的戰“疫”歷史上,在與疫病較量的同時,也往往伴隨著與謠言的斗爭。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及時發布信息、糾正不實消息,另一方面,也要增強民眾的法治意識、媒體素養,多從職能部門、正規渠道獲取疫情信息,創造良好的抗疫信息環境。

謠言也是“病毒”,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今隨著移動互聯網全方位普及,微信、微博、短視頻等媒介形態進一步豐富,網絡已經成為信息流通、觀點融合的“樞紐”,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風險。在此背景下,應對謠言的挑戰,甄別真實、有效的信息,需要提升各類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可及性,讓真相跑在謠言前面。有充足的權威信息,謠言才能無處藏匿、恐慌更不會蔓延,這是一條寶貴的經驗。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應是謠言滋生、傳播的溫床。最高法、最高檢的相關司法解釋,對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將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涉疫相關信息受到極大關注,網絡傳播的放大鏡效應格外凸顯,網絡謠言的危害性更大,必須依法進行嚴厲打擊,確保網絡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此外,我們的態度,決定了謠言的出路。民眾需要信息的自由傳播,也需要有責任的發言。網絡無疆,言論有界。我們要在面對各種所謂“小道消息”前,保持理性,提高警惕,明辨真偽、是非、良莠、善惡,未經證實的消息不轉發、不擴散,拒絕網絡暴力和人肉搜索,尊重他人隱私,不越法律紅線。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不信謠、不傳謠、不添亂,是我們力所能及之事,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說到底,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今天,公眾的媒介素養實際上是一種剛需。(記者鄭莉娜)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