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馬女士去年購買了一輛車,買車過程中波折不斷,最讓馬女士無奈的是,到現在她都沒有提上車。
部分車款付給銷售個人 至今提不了車
馬女士介紹,2021年12日9日,她和家人在網上看中了一輛凱迪拉克轎車,寧夏潤德凱迪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一名銷售人員與他們聯系后,12月11日,馬女士與家人前往位于金鳳區創業街的4S店看了車,雙方談好車輛落地價為42.5萬元,馬女士將5萬元定金通過微信轉給了銷售人員。
馬女士告訴記者,合同約定今年1月提車,因為疫情原因車輛2月才到店,驗完車后,馬女士在4S店簽訂了銷售合同,并按合同約定付了70%的車款。“根據銷售人員的提示,給公司賬戶轉了5萬元,又給銷售人員的個人銀行賬戶轉了25萬元。”馬女士說。
馬女士說,當時因為車輛要裝潢,所以并未提車,等到后續提車時,銷售人員又告知她車輛模塊出現問題,雙方協商后,銷售人員承諾賠付馬女士5000元,并給馬女士換輛新車,3月10日,銷售人員通知他們來驗車。驗車時,銷售人員告知可以支付稅費、保險之類的費用,馬女士的家人按照銷售人員的提示付了款。“一共向銷售人員的個人賬戶轉了347000元,4S店賬戶轉了10萬元。”馬女士說。
付完了全款,到了提車的日子銷售人員卻一再推脫。察覺不對勁后,馬女士便找到了該4S店的銷售主管詢問此事,卻被告知銷售人員挪用了車款,要該銷售人員湊齊車款后才能提車。
4S店:轉款給個人 消費者需擔責
馬女士說,聯系那名銷售人員時,對方通過微信回復她,車款已全部打到了公司賬戶,但4S店對此并未正面回應。3月24日,寧夏潤德凱迪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回復稱,因為馬女士的部分車款轉給了銷售個人,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馬女士現在可以將車款補齊后再次提車,或者將馬女士打到公司賬戶的錢退回,解除合同。馬女士顯然不接受這樣的解決方案。3月28日,馬女士告訴記者,她已經向法院提交了訴狀。
在寧夏潤德凱迪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記者發現有幾位同樣付了款卻提不出車,以及提了車卻上不了戶的消費者。記者詢問了其中一位車主得知,他們還是希望通過協商來解決此事,并已撥打了12345投訴電話。3月28日下午,市場監管部門到4S店協助車主協商此事,但未達成協議,車主們無奈表示只能起訴。
律師:4S店應當交付車輛
針對現在的情況,消費者是否有權提車呢?寧夏寧人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軍勤認為,銷售人員在4S店履行的是其職務行為,而且是在店內收的款,銷售人員實際上實行了代理行為,購車者完成了支付價款的義務,4S店就應當交付車輛。銷售人員在履行職務期間,自己收取了客戶的一部分錢,4S店在這方面可能存在管理漏洞;而消費者將車款打給銷售個人,也存在過錯。“但是合同還是成立的,合同上有4S店的蓋章,銷售人員的職務行為代表了4S店,行為后果也應該歸屬于4S店,消費者現在能夠確定把款項支付給了4S店,或者通過銷售人員轉給了4S店,4S店就應該向消費者交付車輛。”李軍勤律師說。
李軍勤律師建議馬女士,保存好合同以及轉款憑證,以4S店作為被告,追加銷售人員作為第三人,以查明案件事實,通過起訴維護自己的權益。(記者 馬美玲 馬雨軒)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