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懷遠路與文萃街天橋已開放通行 去打卡的市民不少!
2022-03-29 09:37:53   來源:銀川晚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懷遠路與文萃街天橋已開放通行,去打卡的市民不少。很多人注意到了它的美,同時也期望實用性再強點兒。

比如,未來還有三座觀光電梯,那原來說的自動手扶梯建不建了?路上的人行道封不封?附近能否建個立體停車場?這都是奔交通的基本屬性去的,有關聯度。

首先,以觀光電梯形式保證老幼、殘障人士通行權,自動手扶梯似乎就沒必要了。但觀光電梯建在哪里?又是否將通行作為首要保障?再者,過街天橋將人車分離,釋放路面壓力,那是否包含非機動車?路面人行道不封堵,行人會選擇爬梯上橋多走路嗎?封了人行道,自行車與電單車是上橋還是繞行?即便現在的梯側設計是坡面,電單車推上去也費勁,倘若橋上騎行,路人安全亦有隱患。這些問題,從天橋建設初期至今,市民們就在追問,需要盡早解答。

開放通行后,管理權屬問題也來了。已經有市民反映說上面垃圾多,誰來管?怎么管?如何防范與杜絕?這是一座開放的橋,有人將其形容為:四雙筷子吃火鍋。圓的橋、紅的底,配上四角八條梯,真挺形象,還跟旁邊的夜市搭上了。也有人順著說,橋上滿滿的人,像極了熱鍋上的螞蟻,如果橋面再寬一點,把小吃攤弄上去最好,自己也去擺攤。這腦洞!

挺好,人們以自己的方式接納它,稱贊銀川越來越好了,甚至建議做些亮化,讓它在夜晚更奪目。不管哪種方式,能讓市民高興“玩”它,這橋真的就算建成了。因為它注定不會只有交通一個功能,某種意義上講,它還是一種文化符號,透出城市發展進步、文明向上的景致。尤其當下,疫情對生活的影響遠未消散,不管個人還是城市,都需要點兒什么來提振精神。這天橋,也算錦上添花吧。

四雙筷子吃火鍋,聚一桌,又各有各的味兒,拿來形容銀川人與這座天橋的關系挺貼切。我們還真需要這般腦洞,創造出更多銀川名片。(記者劉薇)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