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金融助力之下各項環節被打通 經濟發展真正駛入“快車道”
2022-01-28 11:09:54   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1月28日,淄博公布了202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

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20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4%,高于全省水1.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水1.3個百分點,兩年均增長5.9%。

在2017年淄博以4781.3億元的生產總值站上歷史最高點后,面對疫情和國際復雜形勢等多重困難的影響,僅用4年時間,便再次站上4000億元大關,成為淄博GDP歷史第三高。

逆勢崛起的淄博,其成績的取得靠什么?這份成績單的背后,蘊含著淄博怎樣的布局與付出?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一份成績提振信心 兩篇文章把握方向

對于一座以傳統產業為支柱的工業城市來說,限制其“高輸出”無疑會令其“元氣大傷”。國家環保高壓政策和山東新舊動能轉化下,淄博主動關停了大量“雙高”企業,這也直接導致了淄博GDP的下滑,因此開始有人“唱衰”淄博。

將刀砍向撐起城市GDP的工業企業,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工業總產值下跌、進出口額減少、居民收入下降、消費低迷……“傷筋動骨”的淄博真的“無力回天”了么?

先來看一組數據。1月28日,淄博公布了202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在這份“成績單”上,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20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4%,高于全省水1.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水1.3個百分點,兩年均增長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80.6億元,增長7.3%,兩年均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073.1億元,增長10.1%,兩年均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947.0億元,增長8.8%,兩年均增長5.3%。

數據的結果顯而易見,在告別了以企業數量拉動工業總產值增長后,淄博第二產業增加值依然取得了較高的突破。事實上,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1%,增速居全省第2位,預計全年營業收入突破6000億元,工業底座更加堅實。

傷筋動骨一百天。在大多數人看來,犧牲短期利益便意味著接受長期的低迷。然而,在2017年淄博以4781.3億元的生產總值站上歷史最高點后,面對疫情和國際復雜形勢等多重困難的影響,僅用4年時間,便再次站上4000億元大關,成為淄博GDP歷史第三高,其結果的反差基于“兩篇文章”。

兩年,淄博堅持做深做實“優存量”和“擴增量”兩篇文章。堅持以創新綠色、動能轉換優存量,扎實推進傳統產業“五個優化”,把產業優勢轉為發展勝勢,進一步支撐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化工、建材、陶琉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8.3%、18.2%、34.1%,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達55.5%、15.4%、6.5%。堅持以著眼未來、高端引領擴增量,工業新動能持續發力。“四強”產業高質量起勢、加速壯大,全市規上“四強”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8.9%,占比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對工業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62.2%。

路徑鋪好敢留白 理順思路解好題

既然選擇了方向,便只顧風雨兼程。已有的成績已然證明,“優存量”和“擴增量”兩篇文章無疑是破題的路徑,而路徑的踐行,更是對決策者和踐行者的一次大考。

無論是對存量的優化,抑或是對增量的選擇,都需要有舍棄短期成績的耐心。為此,在區域競爭越來越激烈、地方財政壓力有增無減的2020年,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早早便打下了“預防針”,他大膽提出,要倍加珍惜要素資源,敢于善于為淄博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留白。

當決策者和踐行者都有了耐心,復雜問題也便“有了解”。

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爬坡期,面對“一步一個坎兒”和“舊動能不好用、新動能還沒有”的困境,淄博率先推行的是“一號改革工程”,以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一劑良方。從“一次辦好”到流程再造,從“一證化”改革到“無證明城市”建設,營商環境的大變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2021年末,全市市場主體突破60萬戶,達61.39萬戶,同比增長9.5%,其中企業16.81萬戶,增長10%,市場活力明顯提升。

為保障更多項目更好更快落地,在“優存量”上,淄博組織1731家規上工業企業制定“一企一策”優化提升方案,以企業升級帶動產業轉型,同時啟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三年計劃,實施市級重點技改項目501項。在“擴增量”上,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賦能“四強”產業促進新經濟發展行動,同步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并大力實施金融賦能等六大賦能行動。

金融助力之下,各項環節被全部打通,經濟發展真正駛入“快車道”。

2021年,在針對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技改專項貸”扶持政策中,全年發放貸款21.66億元,拉動工業技改投資241.9億元,同比增長22.5%,增速居全省第3位。為豐富和壯大淄博金融業態資源,創新推出百億級淄博龍門新興產業發展母基金和全國首支地市級S基金,累計發起、參與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69支、認繳規模1424億元。打造淄博科創基金港,用時僅一年零四個月便吸引基金209只,注冊規模817億元,實繳規模156億元,比國內頭部金融聚集區、有著海南金融業開放橋頭堡之稱的亞太金融小鎮,都不遑多讓。

2021年,全市新增6家上市公司(含北交所),上市公司達32家,實現境內證券交易所板塊“全覆蓋”和上市公司區縣“全覆蓋”。

干部作風加暖企業家 政策覆蓋引來十萬學生

路徑的選擇需要答案,解題的關鍵在于干部作風的轉變。

2019年9月5日,履新不久的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在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強調:“越是困難當頭,越要強化萬事有解的“有解思維”,堅持改革破題、創新開路,通過新思維、新理念、新模式、新機制、新路徑、新政策,破除一切發展障礙,為“鳳凰涅槃加速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此后,優化營商環境大討論大反思大提升開始在全市廣泛開展,淄博干部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全面反思問題,深入查擺差距,真正保障了各項政策思路的準確推行,以“思想破冰”帶動了“行動突圍”。

全力搭建“淄惠企·服務企業云臺”,創新推出“免申即享”“企業訴求”等服務板塊,發布首批“免申即享”政策清單434條,加快擴大“無形認證、免申即享”機制覆蓋面,讓企業“零等待、零跑腿、零成本”享受扶持資金2580萬元……一系列惠企政策切實提升了企業滿意度和獲得感。

為提高領航企業的企業家的干事創業熱情,三年來,淄博連續高規格召開企業家大會,做出政企溝通“零距離”、解決問題“零停滯”、政策落實“零障礙”、對公務人員損害企業利益行為“零容忍”的莊嚴承諾,激發了全市企業家干事創業的激情和熱情,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空前高漲。

有激情,更要有底氣。作為企業發展的根基和動力,科技創新和人才儲備至關重要。

2021年8月15日,中共淄博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體會議決定,淄博圍繞建設多彩活力的青年創業友好型城市,聚焦使人快樂生活、成就事業,聚力打造“好學、好看、好吃、好玩、好創業”的“五好城市”。 淄博全力營造一流的人才發展環境和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加快人才鏈向創新鏈產業鏈布局,推動以產聚才、以才興產,以更好的創新生態集聚各方英才,最大限度發揮人才政策集成效應,凝聚老工業城市“鳳凰涅槃加速崛起”的“人才勢能”。

“人才金政37條”、“青年創業25條”、“品質活力47條”……2019年以來,覆蓋各個領域的一攬子人才政策在淄博全面鋪開。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淄博僅用兩年多的時間,就吸引大學以上畢業生10萬人,為淄博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記者 馬景陽 李振興)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