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體治理是一場硬仗,治的是黑臭水體,比的是各地干部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能力和作風。作風漂浮、作風不實,在這場硬仗面前一定要吃敗仗,打不贏的。”1月24日,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建議當前黑臭水體治理落后的地區要向先進地區學習,取取經。每一個黑臭水體治好的城市,工作都是非常實的,都是勇于擔當的。沒有硬功夫,打不贏黑臭水體這一仗。”
2021年中央環保督察曝光了一些城市的關于黑臭水體治理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問題更嚴重?;诖饲闆r,張波表示,黑臭水體是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其實質是污水、垃圾直排環境的問題。任何一個城市,不管外表多么光鮮,只要還有黑臭水體,就說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不合格。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黨中央明確要求,要堅決打贏、打好黑臭水體攻堅戰,全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下了很大的力氣。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面整體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經過這幾年的努力,295個地級以上城市90%以上的黑臭水體比較穩定的解決了黑臭的問題。通過黑臭水體的治理,周邊的沿河、環湖開展生態修復,把城市一些比較低價值的空間改造成為了高價值空間,周邊的人氣提升,拉動了招商引資,形成了一些地方經濟新的隆起帶。黑臭水體治理這三年,據不完全統計直接投入超過了1.5萬億,一定程度上拉動了經濟增長。
“但是這項工作進展的不平衡,有一些地方黑臭水體,原來沒有怎么解決,或者解決了治標不治本,一場雨之后就現了原形。”張波坦言,“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一些地方重視不夠,做事情花架子多,實工少。有一些地方撒藥,有一些地方加蓋板,調水沖污,所謂‘聰明的做法’一度還很盛行。有一些城市表面上花了不少錢,但是工作質量、管網收集質量不行。管網收集的不是污水,而是雨水、地下水。城市進水濃度很低,幾乎不處理都基本達標了,這說明工作不扎實。有的地方城市的污水衛生管理不扎實,城市大排擋經常把一些污水、垃圾倒在雨水箅子里,甚至環境清掃垃圾都往雨水箅子里倒。一下雨黑臭水體就出來了,一些地方的初期雨水COD濃度高達2000毫克/升,一般的生活污水才300多毫克/升,可見雨水管道“藏污納垢”問題嚴重。”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經濟政策不到位,國家三令五申污水垃圾、收費政策要到位,要基本涵蓋各項成本。但是一些地方至今為止政策也沒有到位,收費機制也沒有落實。因此,市場的作用發揮不出來,財政的力量又捉襟見肘,這就使得整個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長效機制很難建立起來。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動用衛星遙感、現場核實、群眾舉報等各個渠道,加強監督。中央環保督察也會始終把黑臭水體治理作為重要的內容之一進行監督。”張波強調,“只要是我們發現哪個地方黑臭水體治理后又返黑返臭了,群眾不滿意,我們就立即納入國家清單,實行清單管理、跟蹤督辦、逐一銷號。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是不獲全勝,絕不收兵。”(記者 姜雪穎)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