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蕭山守好“紅色根脈” 用心書寫時代華章
2022-01-24 10:41:32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作為中共農運發軔地,“千萬工程”重要源起地,蕭山如何在黨史學教育中賡續紅色血脈,當好全市領頭雁、成為全省排頭兵、爭做全國先行者?自黨史學教育開展以來,蕭山守好“紅色根脈”,開啟奮進新征程,從解碼紅色基因、為民為企服務、探路共同富裕等多個維度出發,當好先鋒、做好模范,用心書寫時代華章。

01 守好“根脈” 當“紅色先鋒”

作為中共農運發韌地,紅色基因在蕭山薪火相傳。在百年崢嶸歲月里,蕭然大地也孕育了無數英杰,他們的思想之美、信仰之美、奮斗之美,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蕭山人。

“阿姨外柔內剛,‘有骨氣、有立場’六個字,是她一輩子的寫照 。”2021年11月18日,由蕭山區委宣傳部、統戰部聯合杭州日報蕭山分社推出的蕭山名人后裔文化訪談活動上,瞿秋白、楊之華的外甥女、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僑聯原副主席吳幼英向蕭山年輕人講訴她心目中的楊之華。

作為中國婦女運動先驅,楊之華從衙前出發,實踐她心中的中國夢。她有句名言——選擇了一條道路,就是選擇一種人生。“七一勛章”獲得者瞿獨伊顯然是繼承了母親楊之華的格,她與黨同齡,可謂“百年風華、獨伊無二”。

在母女倆的故鄉蕭山,當地用紹劇、展陳、訪談等多種文藝呈現方式,解碼她們的“競潮一生”。2021年七一前夕,紹劇《秋之白華》在蕭山劇院首演。這是一部根據楊之華的事跡創作而成的革命歷史紹劇,用藝術方式還原黨史史實,讓一顆顆火種燃燒成光耀錢塘的絢麗朝陽,感染、鼓舞、召喚一代又一代人勇往奮進。在瓜瀝三岔路村,楊之華故居修葺一新,作為蕭山紅色基因的傳承地和黨史教育基地。

蕭山有著豐富的黨史資源,為推動黨史學教育走深走實,蕭山啟動“沿著紅色足跡學黨史”暨“百年紅印家鄉行”活動,首次發布6條紅色研學路線、紅色數智地圖和紅色美麗專線,將32個紅色研學點串珠成鏈,特別是數智導航、在線打卡等功能的介入,可以為黨員、群眾量身定制個化的研學線路。

自黨史學教育開展以來,蕭山創新提出六個“先行”,即理論先行,扛起中共農運發軔地使命擔當;領導先行,黨員干部率先垂范、領學促學;青年先行,既要“青年講”更要“青年聽”;服務先行,“三大紅色禮包”讓黨員群眾共享黨史學教育精品資源;數智先行,助力黨史學教育智慧升級;實踐先行,“三為”專題活動讓大家享實惠,以此為載體當好先鋒、做好模范。

全區層面,蕭山區委理論學中心組率先垂范、領學促學,不斷創新學方式,運用“藝術黨課”、院士講壇等載體,感悟百年黨史,守好紅色根脈,為高水打造“亞運國際城·數智新蕭山”、創新塑造發展新格局汲取奮進力量。

基層層面,各鎮街、臺充分挖掘本地黨史資源,通過修繕紅色場館、田園詩會、黨史“一村一冊”編寫評比、青年宣講、主題黨課、短視頻大賽、年輕干部座談會、讀書分享會等,使黨史更好地走進群眾、入腦入心。

青年是希望,也是未來。針對這一群體,蕭山創新地推出“蕭然·青年說”活動,組織金牌青年宣講員沉浸式講述黨史故事,與革命先輩開展“時空對話”,同時深化紅色基因“云”傳承,努力把黨史學教育變成青年“新時尚”。此外,蕭山還組建“青春力量宣講團”,舉辦青年理論宣講大賽、微黨課大賽、青春毅行等活動,開展“百年大黨·青春輝煌”巡回宣講,實現“青年在哪里,宣講就覆蓋到哪里”。

02 為民服務 當“為民先鋒”

學史力行,實干為民,關鍵在一個“實”字。自“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企業解難題、我為基層減負擔”專題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蕭山區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營造互學共鑒、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推動“辦實事、解難題、減負擔”形成長效機制,也涌現出一大批富有成效的創新實踐案例,推動黨史學教育走深走實。

1月17日,蕭山啟動“三為”最佳案例路演,從百個優秀案例中脫穎而出的十個“為群眾辦實事、為企業解難題、為基層減負擔”案例通過沉浸式演出、演講等,還原一個個“為民服務”的溫暖場景。

“發展有溫度、幸福有質感”,是此次路演的主題,透過十個案例,能由點及面地強烈感悟到蕭山“三為”專題實踐活動到底有幾“度”。

首先是“敏度”。在新塘街道,“心無憂”數字治理中心24小時運行,無論什么時間段,小到路面垃圾、停車堵車,大到勞資糾紛、火災案情,百姓都可以第一時間向“心無憂”臺反映,臺30秒簽收響應。在益農鎮群圍村,當地依托村“智慧小腦”系統搭建“村民有話說”臺,村民只要輕觸手機,便可以隨時隨地反映問題、表達訴求,讓群眾呼聲一鍵直達村干部。

“秒級反應”背后,是一種“為民服務”的數智敏度。去年以來,通過數字化改革的不斷深化,蕭山對“民憂”的反應越來越靈敏,也讓“解憂”更有速度,隱患管家、農民建房審批、一呼解憂等應用場景精準落地,讓百姓在“無感”技術變革中實現幸福“有感”,進而交上“三為”的“滿分卷”。

其次是“溫度”。作為知識共建、共享、共促的新型閱讀空間,永興書房的崛起,折射著蕭山這座城市的溫度,它遍及城區外圍鎮街,走村入社,一個個城鄉心靈棲息地,不僅有效解決了公共閱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也大大提升了蕭山的城市品味和文化氛圍,不僅成為了一道道引人注目的城市風景線,也成為了人們爭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標。還有黨群驛站,也有著同樣的邏輯,它們不僅是基層紅色堡壘,更是當地著力構建多跨場景的活力公共空間,從空間微調整、提升、整合到服務供給,讓更多人在這些微空間里互動起來。它們猶如一個個“星地標”,編織起了縱橫交織、形式多樣、觸角敏銳的黨建網絡,把城市“風景線”打造成了發展“活力線”、民生“幸福線”。

再者,是“廣度”。作為全省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領域的首批試點,蕭山正通過一項項覆蓋城與鄉的民生實事,擘畫共富的“微笑曲線”。原本屬于“城市資源”的青少年宮,通過下沉服務重心、延伸服務觸角,在9個鎮街落地基層青少年宮分宮,基本形成“一宮多點、一主多輔”的全方位校外教育服務模式。在臨浦老街老年食堂,老年人不僅能吃上新鮮可口的飯菜,還讓食堂成為獨居老人交流的臺。蕭山已連續兩年將老年食堂建設列入區民生實事項目,去年以來,全區16個鎮街、40余個老年食堂已確定建設點位,其中黨灣鎮、河上鎮等鎮街還將建設老年食堂和提升助餐服務覆蓋納入鎮街級民生實事推進。老年食堂空間不大,卻傳遞著城市的溫度。

03 邁向共富 當“探路先鋒”

某種角度看,學黨史是為未來探路汲取力量,是一次更為深層次的思想大解放。特別是成為全省高質量共同富裕建設試點后,蕭山也結合黨史學教育,帶頭示范、爭先創優,提升推進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新能力,在推進共同富裕上當先鋒、做模范。

2022年又是蕭山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三個年”,蕭山如何奮力交出一份“高分答卷”,尤其需要“破題再破題”。2021年底召開的蕭山區第十六次黨代會則全面拉開了“改革破題”的新序幕,提出推進“產城人文”深度融合,實現“四大突破”,高水建設“亞運國際城·數智新蕭山”,高質量打造新時代共同富裕新標桿,當好全市領頭雁、成為全省排頭兵、爭做全國先行者。

2002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來蕭山宣講十六大精神并調研蕭山工作,要求蕭山“當好全市領頭雁、成為全省排頭兵、爭做全國先行者”。當時的蕭山,是浙江進入全國百強縣的第一個縣(市、區),正值撤市建區后謀劃新發展的關鍵時刻。20年后,蕭山高質量發展已到關鍵一程,尤其要牢記“不斷提升工業化、加快推進城市化、進而率先實現現代化”的殷殷囑托。

“領頭雁、排頭兵、先行者”九個字已在蕭山掀起一股解放思想的新浪潮,推動蕭山奮勇向前。從錢塘江畔的鄉村到杭州大都市新封面,錢江世紀城是城市化的經典范例。正如錢江世紀城黨工委書記秦劍云所說,“世紀城前有G20賦能,現有亞運會加持,掀起了兩波發展浪潮。峰會、亞運會是國家賦予我們的歷史機遇,掀起第三波發展浪潮需要靠我們主動創造機遇。”

沒有最完美的方案,行動是最好的修正。蕭山區第十六次黨代會結束一周后,蕭山召開第一次全區經濟大會,破題臺運作機制改革,將原“四大臺”劃分為“八大兵團”,猶如“八面紅旗”一線作戰,將帶領蕭山未來五年成為全省排頭兵。比如空港,如何重構開發建設的底層邏輯,湘湖如何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地理,南部崛起又如何構建新路徑,“蕭濱一體化”如何真正發力,“產城人文”深度融合怎樣突破,這些都將在“兵團”模式下不斷破題。

善破題,是蕭山的“精氣神”。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三面紅旗”到而今的“八面紅旗”,蕭山無疑將抓住機遇,邁向高質量。而新征程下的探路,也將為新時代蕭山精神注入更多時代內涵,全方位塑造“開放、包容、創新”的城市人文品格。(記者方亮 毛越 來燕妮)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