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通過建設生態廊道等開展重要棲息地保護與修復
2022-01-06 09:00:26   來源:遼沈晚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完成遼河國家公園創建,初步建成具有遼寧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制定落實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體布局和發展規劃,完成全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有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完成遼河國家公園創建,初步建成具有遼寧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到2035年,自然保護地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管理有效,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大幅提高,生態產品價值顯著提升,生物多樣進一步豐富,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達到陸域國土面積的9%以上,海域自然保護地面積達到省管海域面積的14%以上。

以遼河干流封育區和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基礎 創建遼河國家公園

遼寧將以遼河干流封育區和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基礎,積極創建遼河國家公園。整合國家公園涉及各自然保護地管理資源和力量,在相同區域不再保留或設立其他自然保護地。

明確遼河國家公園事權和責任,按照生態優先原則,穩步解決公園范圍內的集體人工商品林、永久基本農田、農業設施等矛盾沖突,統籌生態保護、防洪安全與民生發展,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構建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體系。

系統推進自然生態與水生態保護、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管理,倒逼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遼河流域生態環境承載力,促進遼河流域低碳綠色發展,確保遼河流域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以及遼河歷史文化得到有效保護。探索大江大河全流域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徑,為河流型國家公園建設管理積累成功經驗。

科學評估 對各類自然保護地進行優化整合

根據“一圈一帶兩區”發展定位,明確遼河原生態走廊、沿海防護生態帶、遼東綠色經濟區和西部生態屏障的自然保護地分區發展目標、發展規模。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系統脆弱、自然生態保護空缺的區域有序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促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規劃一經批準,要嚴格組織實施,不得隨意調整。確需調整的,應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按照相關規定報原批準機關批準。

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以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完整為導向,在科學評估基礎上對各類自然保護地進行優化整合,妥善解決自然保護地區域交叉、空間重疊、條塊割裂、范圍和功能分區不合理等問題。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與自然公園等其他保護地交叉重疊時,原則上保留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市、縣級自然保護區經評估論證后,可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確實無法實際落地、無明確保護對象、無重要保護價值的,可轉為自然公園,或不再保留。

通過建設生態廊道等開展重要棲息地保護與修復

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措施為輔,分類分區開展受損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和廢棄礦山、尾礦庫等修復恢復。通過建設生態廊道,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開展重要棲息地保護與修復。加強野外保護站點、巡護路網、監測監控、應急救災、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疫源疫病防控等保護管理設施建設,促進自然保育、巡護和監測的信息化、智能化。加強管理隊伍技術裝備的配置,為自然保護地巡護員統一配備森林草原防火北斗終端等設備。

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將保護價值低的建制城鎮、村屯或人口密集區域、社區民生設施等調整出自然保護地范圍。結合鄉村振興,制定生態移民規劃,將核心保護區內原住居民有序搬遷。依法清理整治探礦采礦、水電開發、工業建設等項目,通過分類處置方式有序退出;根據歷史沿革與保護需要,依法依規對自然保護地內的耕地實施退田還林還草還湖還濕。(記者胡婷婷)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