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高樓層拋下垃圾事件屢禁不止 低層業主苦惱:尋求物業、居委會幫助也無濟于事
2021-08-04 09:35:53   來源:新民晚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連日來,本報夏令熱線接到多位市民反映,小區內經常有人高空拋物。雖然,高空拋物還尚未直接造成人員受傷,但讓他們每天擔驚受怕,給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每每尋求物業、居委會的幫助,大多數情況下只是貼張告示就完事,安全隱患依舊存在。

記者查詢后也發現,今年1至7月,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共接高空拋物相關投訴11300起,“頭頂上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高樓層拋下垃圾

家住浦東新區林展路422弄依水園二期7號樓的業主曹先生說,從去年開始,每天晚上10時左右,在7號樓的南側位置,經常能聽到窗戶外有塑料袋飛下的聲音。

“我們這幢樓共30層,如果從較高的樓層往下拋擲東西,萬一砸到人,后果不堪設想!”曹先生補充道:“7號樓的西側,有業主在高空拋下過一把剪刀,所幸沒有人員受傷,沒有財產損失。小區物業針對高空拋物現象貼過通告,但沒有什么實質性效果。”曹先生因此建議物業安裝監控,找出高空拋物的“罪魁禍首”。

依水園二期居委會和靜安地產物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居民反映高空拋物后,他們上門排查,在小區內張貼公告進行宣傳教育。物業工作人員說:“以前還發生過一起拋落垃圾的事件,砸到了一輛車。我們高度重視,也開過好多次會討論這類事件。不過,如果想要確切監測到是誰拋擲物品,必須使用高清攝像頭,這需要大筆資金。所以,我們正在跟業主們協商探討相關的資金事宜。”

每天扔下玉米棒

黃浦區先棉祠街32弄5號樓的業主忻女士也有同樣的煩惱。忻女士告訴記者,她家住的單元樓共6層,但樓上有住戶每天都會往樓下丟4-5根吃過的玉米棒,有時也有其他生活垃圾。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幾個月了,即使前幾天臺風過境,上層住戶的高空拋物行為也從未“缺席”。“拋玉米棒的時間不定,有時上午七八點,有時下午五六點。萬一砸到人,相當危險!”

忻女士專門在小區內觀察過,但并未找到肇事者。她說:“我分別在7月22日和7月27日報過警,民警對樓上居民告誡過,直言這種行為是犯法的。”即便民警出動,因缺少證據,依舊無濟于事,肇事者依舊我行我素。忻女士向居委會反映情況,希望可以在小區內安裝攝像頭,并建議加強對居民的宣傳教育,使其明白高空拋物會造成嚴重后果,并且會觸犯法律。

對此,黃浦區老西門街道龍門村居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在居民反映過后,居委會馬上行動,7月29日上午已在單元樓內張貼告示,提醒居民們要認識到高空拋物的危險性,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我們也已經通知樓道組長留意此類現象,如果這種情況仍舊發生,我們會對各戶居民逐一排查,以找到高空拋物的業主。”對于居民安裝攝像頭的建議,工作人員表示,不論是居民自己安裝還是居委會安裝,均需要全體業主的同意。

有可能“大家一起賠”

高空拋物早已被定性為違法行為。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明確規定,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補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面對屢禁不止的高空拋物行為,居民們希望,業主們能夠自覺遵守法律,同時,物業、居委等相關部門做好教育、日常管理,杜絕“頭頂上的隱患”。(記者 徐馳 志愿者 張蘊璟)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