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熱點 >
這家“虧損王”上半年凈利潤扭虧為盈 但未來還有很多困難
2020-09-27 15:21:00   來源:IPO日報大風號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曾因2019年巨虧467億元、創下A股“虧損王”記錄的*ST鹽湖(即鹽湖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

8月30日晚間,*ST鹽湖發布了2020年半年報。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96.28億元,同比下降3.04%;歸母凈利潤為13.82億元,同比增加426.26%,去年同期凈虧損4.24億元。

扭虧為盈

在連續三年虧損后,*ST鹽湖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這主要是因為公司剝離了鹽湖鎂業、海納化工以及化工一二期項目等虧損資產。

2019年9月30日,*ST鹽湖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在經歷六次流拍之后,最終青海國資委選擇以30億元來接盤,*ST鹽湖的破產重整方案獲通過。

據公司公告,鹽湖股份已經于今年6月8日收到匯信資產管理公司支付的30億元收購款,且該項收購價款已用于清償部分債務。

從產品構成來看,*ST鹽湖來自氯化鉀的收入為42.76億元,占比高達44.42%,較上年同期增長9.21%;而來自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化工產品、碳酸鋰、水泥、百貨的收入均同比下滑嚴重,尤其是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化工產品,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僅有4.29%,同比下滑22個百分點。

鉀肥方面,*ST鹽湖上半年共計生產氯化鉀263.73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6.09萬噸,同比增長6.5%,并實現了鉀肥銷量的大幅提升。

在碳酸鋰板塊,子公司藍科鋰業上半年生產碳酸鋰5801噸,累計銷售碳酸鋰3972噸。但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碳酸鋰價格下跌。隨著行業供需格局調整,近期碳酸鋰價格在逐步回升。

此外,2萬噸碳酸鋰項目受公司司法重整影響,建設資金緊缺、融資難度加大,總體完成形象進度約75%,目前公司與各股東方正在多方協調解決資金問題,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力爭年內主要裝置投入運行。

轉型失敗

據悉,坐擁察爾汗鹽湖資源儲備的鹽湖股份有著“鉀肥之王”的稱號,為國內第一大鉀肥企業。近年來,不滿足于鉀肥業務的鹽湖股份,開始投資鹽湖提鋰、鹽湖提鎂項目,試圖轉型。

但大量資金投入多年,這一項目仍未完工,鹽湖股份自身反而遭到拖累,甚至出現巨額虧損。

例如*ST鹽湖2018年報顯示,公司業務分為鎂板塊、鉀板塊、化工板塊、鋰板塊、其他(水泥、酒店、貿易)五大板塊,僅鎂板塊2018年就虧損了47.2億。

2017年,*ST鹽湖迎來上市后的首個虧損年,并且在此后的兩年持續虧損。

2017年-2019年,*ST鹽湖的營業收入分別實現116.99億元、178.89億元、178.4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1.59億元、-34.46億元、-466.62億元。

可以看出,雖然營業收入仍能保持增長,但是公司凈利潤持續虧損。尤其是2019年,公司出現巨額虧損,原因是公司宣布對出售的鹽湖鎂業等資產集體資產處置損失約417.35億元。

如今,剝離了虧損資產的*ST鹽湖可以說是“輕裝上陣”,但是公司仍然面臨著不小的經營風險。

財報顯示,鉀肥作為公司主要營收點,受目前市場價格、產能限制,營收能力難以大幅提升。碳酸鋰作為公司新的營收項,目前受制于國家政策變化、碳酸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營收能力較2017年、2018年大幅降低。同時受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公司未來想實現新的營收點較為困難。

此外,公司子公司藍科鋰業已經投資建設2萬噸碳酸鋰項目,但近一年來受新能源行業發展影響,投資預期運營成果及經濟效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關鍵詞: 虧損 凈利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