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五漲五跌”調整不僅影響了基民收蛋,還成為小作文的高發地。
8月15日,市場兩則小作文貫穿全天。
一是某行得到總局的窗口指導,行內 SPV+公募投資規模不能超總資產規模的2.5%,股份制大行是5%。
二是有消息稱,后續準備下發文件取消利率債基、信用債基免稅制度。
限制銀行公募投資、取消銀行買債基的免稅優惠,兩則小作文可謂是“雙殺”公募債基規模。真相如何?傳聞對債券市場以及債基贖回帶來多大影響?財聯社記者進行了一線調查。
針對傳聞,監管求證
對于上述小作文真實性如何?來自監管、業內人士對進行了詳細解讀:
首先,針對此次“行內 SPV+公募投資規模不能超總資產規模的2.5%,股份制大行是5%”傳言,有業內人士指出,指導僅針對部分農商行,并未涉及股份行和城商行,且該要求屬“舊規”,但各地執行情況不一,近期區域重申要求,針對當前未滿足比例要求的銀行提出整改要求。
其次,主要是因近期有部分農商行交易活躍,再次強化規范。“并非臨時規定,因此不存在格外地壓降債基規模。”另有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
第三,針對“取消銀行投資債基相關免稅優惠制度”,對此,目前監管、機構均表示為不實。
債基贖回壓力如何?
權益市場行情慘淡,投資者今年以來把關注點放在了債基上。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1.08萬億元,其中,債基最新規模為6.89萬億元,環比增長6.58%,年內新發基金中,債基占比達8成。
不過,為了防止長債收益率過快下行引發潛在風險,近期央行多次喊話債市風險,監管對債基審批節奏放緩等監管層面發展變化,部分債基出現被贖回的跡象,表現為利率債流動性下降之后,調整向信用債蔓延。市場尤為擔心信用債的表現,并認為,一旦信用債“開砸”,悲觀情緒可能會被顯著放大,可能形成贖回負反饋。
那么,債基贖回壓力如何?市場開始擔憂,是否會重現2022年11月的流動性踩踏?
對此,有券商研報指出,債基今年1-7月的債券平均持倉成本作為債基的“盈虧平衡線”,若債市利率上行至債基的平均持倉成本之上,則債基今年以來的累計收益為虧損,債基可能有較大的贖回壓力。
經計算,基金1-7年政金債、7-10年政金債、7-10年國債、10年以上國債、信用債的平均持倉成本分別為2.24%、2.39%、2.33%、2.54%、2.36%,截至8月9日,對應5年國開債、10年國開債、10年國債、30年國債、3年AAA中票的收益率水平分別為1.95%、2.25%、2.20%、2.38%、2.03%,距離平均持倉成本分別有30bp、14bp、13bp、16bp、33bp。
整體來看,中短端仍有一定安全墊,長端、超長端安全墊相對較薄。若對應券種的收益率上行至基金的平均持倉成本之上,則基金可能面臨較大的贖回風險。
對于債市調整之后的走勢,永贏基金表示,目前基本面沒有實質性變化,而貨幣政策從二季度的審慎態度轉向了一定程度的寬松,機構行為不支持進一步的流動性踩踏。那么本輪市場調整可能類似于4月或6月的市場下行過程中的一次中期調整。
目前市場上一些債券品種已調整至7月22日第一輪降息的水平左右,進一步調整的空間不大,當前債市投資性價比凸顯。
金鷹基金則表示,8月 13 日,央行在公開市場大量投放逆回購,緩解了短期流動性緊缺情況,債市利率也企穩回升,目前看這輪負反饋壓力可控。前期估值過低的風險有所釋放,調整后債市的賠率也得到修復。后續債市可能朝著縮量、低波去演繹,要密切關注財政發力進度、央行配合力度和銀行負債端壓力可能對資金面或者基本面產生的脈沖影響。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