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仁壽寺是怎樣的景點?
仁壽寺,建于1935年,位于現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它始創于密后歸于禪,一向為佛山及附近四鄉釋門子弟授戒道場。1938年由虛云大和尚親自主持開光儀式之如意寶塔頗有特色,塔身為七層八角漢式塔,卻鑲有藏文碑匾,塔內所供奉的陶制紅綠度母佛像為石灣冠華窯作品,由名家潘玉書手塑。1993年12月,佛山市人民政府正式發文批準修復仁壽寺為開放的佛山教活動場所。
仁壽寺位于現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1935年由佛山佛教密宗徒李佩弦等捐資興建,并于1938年由虛云大和尚親自主持了開光儀式,盛極一時。它始創于密后歸于禪,一向為佛山及附近四鄉釋門子弟授戒道場。正門石匾"仁壽寺"三字乃名士手書,字體纖細清秀,被稱作"鶴形"書法。寺于民國中葉已衰敗。
佛山仁壽寺有哪些景觀?
仁壽寺幾度重修后,規模較前拓展,前至佛山涌將軍橋頭,后達文華里尾,左鄰鎮南街。右連三官街,寺內除四座主殿外,還有后殿、左右偏殿、龍華堂、方丈室、齊堂、客室以及僧舍99間和花園一個,花園內有彩橋兩座。仁壽寺內之如意寶塔,此塔頗具特色,塔身為七層八角漢式塔,鑲有藏文碑匾,塔內供有瓷制佛像十余尊,其中所供奉的陶制紅綠度母佛像為石灣冠華陶窯作品,由石灣陶藝名家潘玉書手塑。歷史上,仁壽寺內高僧輩出,縱堂、玉琳、祗園、慈云等高僧皆出于此。
佛山仁壽寺一棵樹齡逾百年的古樹上,長出了兩朵形態別致,光彩奪目的靈芝,引來眾多市民觀賞。
只見這兩朵靈芝分別長在大雄寶殿前古龍眼樹的根部和樹洞里,一朵顯金黃色,一朵顯鮮紅色。其中,長在古樹根部的靈芝,長約10厘米、寬約8厘米,婀娜多姿,色彩鮮艷,宛如一朵飄動的彩霞。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