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毛豆,是南方人餐桌上一道并不起眼的菜肴。毛豆的適應力強,山地、河邊,隨處都能種植,且不需要精心管理,也能有可觀的收成,因此被稱作“懶人莊稼”。正是因為它的常見,導致了毛豆的價值很低。
但在湖州市德清縣新安鎮舍北村,一位“85后”青年將不值錢的青毛豆加工成了線上“爆款”商品——熏豆,其身價從一元一斤升值到四五十元一斤。他就是新安鎮舍北村黨總支部委員、“宅十堂”品牌電商負責人沈琦。
除了熏豆,還有當地特產莫干山筍干、金絲蠶蛹、桑葉茶、青蝦干、桂花藕粉等,通過沈琦搭建的電商翅膀暢銷全國。“宅十堂”鄉村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幫助周邊農戶出售農產品,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
農戶賣不掉的農產品成了網店“香餑餑”
“我已經連續四五年把毛豆賣給沈琦了,今年把前屋后院的邊角地都利用起來,一共收入2500元,明年還要再多種些。”9月底10月初,正是熏豆的制作期,當地村民肩挑手提,將自家收獲的青毛豆絡繹不絕地送到沈琦的收購站,78歲的舍北村村民沈全甫是其中之一。
“以前種出來的毛豆自己吃不完,就騎著三輪車拿到市場上去賣,不僅價格低,路上也不安全。”沈全甫說,“現在家門口就能出售毛豆,價格還比市場上高出幾毛錢,無論我種多少,他都全部收購,沒有后顧之憂。”
在湖州德清一帶,家家戶戶會將吃不完的青毛豆制作成熏豆,能存放較長時間。無論干吃,還是搭配野芝麻、棖子皮等泡成熏豆茶,都別有一番風味。
沈琦收購農戶的毛豆,在網上售賣熏豆,純屬偶然。
2013年,大學畢業后在縣城上班的沈琦看到新安鎮舍北村招聘村干部,便報名參加,并順利通過考試和選舉,成為一名村干部。“當時覺得回到村里當村干部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也是一份穩定的工作。”慢慢地他才明白:要當好村干部,就要想辦法帶動農村發展、村民致富。
當時正好是電商興起的年代,沈琦萌生了通過電商將家鄉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的想法。“一開始不知道要賣什么,有一次在家里吃媽媽做的熏豆,便突發奇想,將家里多余的熏豆拿到網上售賣。沒幾天,自己家的賣完了,就跑到鄰居家收購。一傳十、十傳百,幾乎把整個村的熏豆都收購了。”沈琦笑著說。
沈琦發現: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會有一些多余的農產品,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但自己吃不完、賣不掉,無法產生經濟效益。“有一次去農戶家里收毛豆,發現他半間屋子堆滿了番薯,問他是不是拿去賣,大爺卻說煮熟后用來喂雞。”沈琦感到十分痛心,明明是品相很好的番薯,卻賤價到只能喂牲口。
為了讓更多的農產品走出鄉村,沈琦對德清地區的筍干、番薯、冬菜、桑葉等農特產品進行加工與包裝,并創立了“宅十堂”電商品牌,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戶1000多戶增收。其中,網店銷售的陳皮產品在某平臺做到了銷售量和好評榜第一。
想把德清的“致富豆”種到結對幫扶地區
扎根農村的沈琦發現,如今的鄉村最需要帶動增收致富的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他們的個人收入比較低,家門口有一畝三分地,一年四季都會種植一些農作物,但是種出來之后,除了自己吃,沒有銷路。
“做電商的初心就是想把農村的農產品帶到城市里去,拉近城市與土地的距離。沒想到農產品這么受歡迎,像熏豆的產值每年都是翻倍式增長。”沈琦說。
在舍北村,一個2000平方米的冷庫正在建設中,主體結構已初具雛形,這是沈琦申報的新項目。“因為毛豆在大量上市期,非常不值錢,但一旦下市后,價格就會變高。建設冷庫可以將應季的毛豆進行儲存,這樣一年四季都能供應熏豆,從而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讓更多農戶享受到種植毛豆帶來的經濟收益。”
今年,沈琦一共收購了農戶50萬斤青毛豆,同時向他們分發了榨菜種子。“種植榨菜的話,一畝地能有6000斤到8000斤的產量,保底5毛錢一斤進行收購,制成榨菜絲、榨菜丁等新產品。這樣農戶在毛豆之外,又多了一個新的農產品收益。”
沈琦還有一個新想法,他打算把青毛豆種植到西部結對幫扶地區。“因為毛豆在山地、丘陵、平原等地方都能種,適應力強,還能改善土質。如果西部地區種植后,能夠與江浙地區的上市形成時間差,延長毛豆的上市期,開發出毛豆更多的經濟價值。”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