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東,素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譽,一直以來是合肥向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橋頭堡”。黨的十八大以來,肥東縣步入了奮力爭先躍進全國百強縣中游的“黃金十年”,綜合實力從百強縣開外,到躋身全國百強縣中游,實現了從農業大縣向新興城市的跨越。歲序常易,華章日新。這十年是肥東發展歷史上濃墨重彩的十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352.8 億元增加到811.4 億元,十年增長1.3 倍;城鎮化率由35%提升到72%;城市建成區面積由39 平方公里拓展到88平方公里;全縣快速路密度由14%提升到41%……十年來,肥東城市能級全面提升,發展動能持續釋放,人居環境不斷優化,民生福祉顯著提高。
“雙招雙引”作為“一號工程”
經濟總量連跨五個百億臺階
十年來,肥東經濟總量持續躍升,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352.8 億元增加到811.4 億元,連跨五個百億級臺階,十年增長1.3 倍。這得益于肥東堅持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發展“一號工程”,持續招大引強培優,以重大項目推動產業格局全面重塑。肥東十年累計招引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400余個,10億元以上項目20余個。
十年來,肥東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9.7 億元增長到55.8 億元,年均增長9.6%;稅收收入由28.3 億元增加到72.5 億元,一躍成為全省縣域榜首;固定資產投資由208.8 億元增長到396.7 億元,是10 年前的1.9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53.5 億元增長到315.5 億元,增速始終位居全市前列。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肥東堅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擺在優先位置,十年來全縣新增人口超10 萬人、新增就業崗位28 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這一系列硬核數據展現了肥東十年踔厲奮發的偉大成就,也為肥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總產值雙過“千億”奠定了堅實基礎。到“十四五”末,肥東有望進入全國縣域50強,在長三角縣域中進一步實現爭先進位。
大力發展“戰新產業”
打造“新光大道”產業集群
產業發展是肥東經濟的核心支撐。如今,肥東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達35%,是十年前的3 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4%,是十年前的2倍。
走進合肥協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近80000 平方米的無塵車間內,10 條全自動化流水線高速運轉,數百名工人穿梭其間,一件件光伏組件產品依次“下線”。近年來,肥東縣先后引進了晶科、協鑫兩家全球光伏龍頭企業,其中,晶科能源實現當年達產當年產值過百億元。2023 年,晶科能源產值將超過200 億元,協鑫產值也將過百億,兩大世界級光伏企業落地生“金”,助力肥東打造全國“光伏第一縣”。
十年來,肥東精準把握新一輪產業變革機遇,瞄準合肥新興產業,打造“新光大道”產業集群。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產業,累計招引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400 余個,10 億元以上項目20 余個。目前,肥東已逐步形成1 個500 億級別的光伏新能源縣域產業集群,5 個百億元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為實現“雙千億”一步步筑牢產業支撐。
產業發展需要平臺。肥東加快建成“一區兩園”產業平臺,推動“畝均論英雄”改革,堅持把“畝均論英雄”作為引導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十年來,全縣單位GDP 建設用地使用面積從2035 畝/億元降至551.76 畝/億元,降幅達72.9%。作為合肥市近郊唯一的新材料園區,今年以來,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工業投資、項目投資增速均達到200%以上,并獲批創建省級化學原料藥基地;合肥上海產業園成為全省首批18 個省際產業合作園區之一、合肥市唯一的長三角合作共建園區,長臨河科創小鎮被授予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
全面融入合肥主城
率先擁有高鐵、高架、高速、地鐵和通用機場
產業發展的同時,肥東全力開展大建設。秋日的艷陽下,肥東縣包公大道與橋頭集路交口,互通立交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包公大道(二十埠河-龍興大道)年底全面通行,通行之后,從肥東縣城到合肥市區車程能縮短20 分鐘。此外,合肥地鐵2 號線延長線從合肥市瑤海區直達肥東老縣城,將于明年年底提前通車。
這十年,肥東縣重點市政項目投資總計1520 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到十八大前投資總和的3 倍多。合新高鐵肥東段、地鐵2 號線東延、G329 合相路改建工程、明巢高速肥東段、合滁高速肥東段、包公大道快速化改造、橋頭集路快速化改造、商合杭高鐵肥東段,合寧、合巢蕪高速四改八改擴建……如今肥東“井”字形環狀快速路網雛形顯現,從南到北有2 條高速、2 條高架、2 條快速路、4 條主干道直通主城區。除此之外,明巢高速、合周高速和滁合高速支線建設目前正在穩步推進,至此,肥東縣境內高速公路建設總里程達到120 公里。“十四五”期間,肥東縣將新增高速道口11 個,實現所有鄉鎮15分鐘上高速。
鐵路方面,十年來,肥東縣境內新增合福、南環線、商合杭三條高速鐵路,擁有肥東站、長臨河站、八斗站(在建)3 座高鐵站,縣內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21 公里,鐵路網密度位居全國縣域前列。此外,安徽省目前規模最大、保障設施最完備的A1 類通用機場白龍通用機場將于今年底通航試飛。
2023 年,肥東縣將成為全省第一個同時擁有高鐵、高架、高速、地鐵、通用機場的縣。
八成以上財政支出用于民生
生活品質與合肥主城區等高對接
十年來,肥東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落實各項惠民利民舉措,每年確保80%以上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生活品質與合肥主城區實現等高對接,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大劇院文化館、青少年科技中心為代表的“七館三中心”拔地而起;和睦湖公園、右岸公園等“十大公園”綠意滿城……為讓居民享有更加優質的居住環境,肥東縣城建成區綠地總面積達1614 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3 億元的體育公園是全省首個綠地與運動場所有機統一的縣級體育公園;肥東文化館、圖書館獲批國家一級館,肥東博物館獲批國家二級館。
目前,肥東擁有管灣國家濕地公園、龍棲地省級濕地公園、十八聯圩生態濕地公園三大濕地公園,十八聯圩生態濕地蓄洪區作為國家150 個重大水利工程已正式開工。高水平打造撮街、長臨河老街等特色街區,吾悅廣場、禹洲中央廣場等城市綜合體點亮生活,助力肥東成為全省公共服務設施最完備的縣。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肥東積極與上海世外教育集團、安師大附中、合肥一中、四十八中、師范附小等一流教育資源合作辦學,十年來新建中小學、幼兒園35 所,新增學位4.6萬個,可以說,肥東最好的建筑在學校,最美的風景在校園,最優的資源在教育。
醫療健康方面,肥東不斷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體系建設,136 所標準化村衛生室建成使用,10 年間實現床位數翻一番、每千人擁有床位數提升至5.15 張。肥東還深化縣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三院與省市三甲醫院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縣醫院成功升級為安醫大一附院東城院區,并啟動三甲綜合性醫院創建。同時,加快推動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全覆蓋,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長三角的優質公共服務資源。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風雨同舟。一項項創新性探索、一次次突破性進展、一個個標志性成果,展現出新時代肥東發展進步的蓬勃氣象。面向新征程,肥東縣將凝心聚力抓發展,以勇當全省縣域發展先鋒的使命擔當,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大城向東的嶄新篇章。(記者 劉旸彭紅玲)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