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環球 >
臨平東湖街道:美麗鄉村建設“八件大事”45個子項目 一路高歌猛進
2022-10-10 08:03:04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浙江理工大學臨平校區開門迎新,一張張年輕的笑臉洋溢著青春活力;年輪公園北側建起了嵌入式體育場,籃球架、乒乓球臺一應俱全;月荷路上惱人的水坑“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寬敞堅實的柏油馬路;金家角河綠道行人如織,清新綠意點亮城市一隅......生活在東湖,居民們總能發現身邊的一些“小確幸”。

從點滴變化感受城市發展的溫度。今年以來,臨平東湖街道錨定共富目標,厚植民生底色,圍繞項目攻堅、平安治理、環境提升、安全整治、社會民生、黨建品牌、融合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八件大事”45個子項目,一路高歌猛進:城市品質見行動,基層治理見擔當,民生共富見實效,“顏值”與“氣質”兼修,產業與文化并重,一座高品質幸福之城的形象日益凸顯。

項目推進靚“顏值” 增進民生福祉

“以前村里的環境不好,路面坑坑洼洼,遇到狹窄的地方車也開不進去?,F在好了,能住進寬敞氣派的排屋,小區里還有小公園、生態停車位,環境別提有多好了。”今年5月底,臨平東湖街道星火苑社區118戶居民喜提安置新房,社區居民老馬直呼:“100%滿意!”。

星火苑多戶多聯安置房項目區塊位于臨平星光街以北,振興路以南,西側緊鄰余高,建設為多層4+1排屋。每幢首層房前屋后都預留了尺度適宜的私家庭院和生態停車位。小區里精心設計的硬質景觀和植物小品,更讓居民們與閑適美好不期而遇。

“征遷安置是事關民生的頭等大事,安置房項目提質加速的同時,東湖全力推進征遷,下好環境提升、區域發展、民生改善的‘先手棋’。”東湖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圍繞9平方公里核心區塊、小林高科、生物醫藥等重點區及零星城市、產業項目,街道深入開展“項目推進大保障”、“城市環境大提升”、“社會民生大耕耘”行動,以提升城鄉面貌為切入口,以保障民生福祉為落腳點,為品質城區建設按下“快捷鍵”。

項目推進只爭朝夕。全力以赴為道路小三改、千金橋、望梅高架、東湖路高架、320高架、中環等省市區重點基礎設施項目保駕護航;快速實施塘南茗苑、乾北嘉苑等6個小區“污水零直排”項目;新增5條“四好農村路”,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靚化環境提升能級。提升改造13個點位近1萬平方米綠化,修復車行道近9萬平方米,修復人行道超4千平方米;以“迎亞運”為契機,完成320國道以南降綠、萬寶城綠化提升、上環橋公園花境、北沙路提升改造等工程。

著眼民生奮力耕耘。加快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建設,新建示范型居家養老照料中心6家;實施月欣花苑等小區提升精品工程;建成數字港城市書房、小林社區文化驛站,新增村社健身路徑7個,多功能運動場2個;未來社區市級“城鄉風貌”提升樣板區建設如火如荼......

讓發展更有質感、讓幸福更有溫度,品質東湖的建設畫卷正徐徐展開。

黨建領航強“筋骨” 厚植共富沃土

走進龍船塢社區“共富工坊”,56歲的黃阿姨戴著老花鏡坐在桌案前,一雙巧手飛針走線,動作熟練。“孩子上學了,忙完家里的事閑下來賺點錢貼補家用,還有老姐妹一起聊天,多開心啊。”黃阿姨說,工作輕松又能照顧家里,這種“再就業”方式深受婦女們的青睞。

除了龍船塢社區,7月以來,東湖街道轄區內,映荷、理想灣等15個社區共富工坊相繼成立,讓近200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共富工坊的“遍地開花”,是東湖街道綜合賦能群眾致富的一個縮影。

依托臨平國家級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產業資源,東湖街道在優勢處增發,進一步深化“情滿東湖”黨建品牌,強化社企黨組織結對共建,集成打造“黨建聯盟、就業共富、社會工作”三大平臺為一體的綜合型服務矩陣,吸引了老板電器、春風動力、貝達藥業等271家黨建聯盟單位、65家優秀社會組織入駐,成立街道級志愿服務總隊1支、村社中隊44支、骨干居民小隊87支,持續釋放黨建引領共建共享的紅利。

在此基礎上,東湖街道持續開展“黨建品牌大深化”、“美麗鄉村大打造”、“融合樣板大拓展”行動,惠企政策加速落地,企業與人才實現更為精準的“雙向奔赴”,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小林黃姜”迎來新“賽道”,形成黨建引領產業致富的東湖經驗。

“小林黃姜”是杭州特產之一,盛產于東湖小林一帶,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康定年間。今年,東湖以挖掘小林黃姜經濟效益為試點,創新構建了黨建引領、企業聯合、農戶實施的“基地+農戶”合作模式。

“由小林黃姜生產基地為農戶建好設施,并提供優選姜種、技術、機械、肥水一體、農業保險等服務。”街道鄉賢、小林黃姜生產基地負責人徐建榮說,基地“手把手”教授農戶開溝覆土、科學施肥等技術,農戶只需負責小林黃姜的種植、日常管理等生產環節,產出符合標準的姜也由基地統一收購、售賣,農戶畝產增收逾萬元。

目前,東湖已建成小林黃姜生產基地300畝,畝產超過2000公斤,并向嘉興、麗水、臺州和建德等地輸出種植技術,推廣種植小林黃姜1000余畝,助力農民在特色產業中尋找致富門路。

平安治理提“氣質” 擦亮和諧底色

綜合信息平臺受理處置糾紛警情同比下降13.3%;調解各類矛盾糾紛成功率達100%;防詐騙工作成效明顯,超十萬額案件同比下降17%;開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檢查單位6251家次......

這是東湖街道最近更新的一份數據,也是平安治理的一張亮眼成績單。

轄48個村社,總人口超過33萬人……成立于2016年的東湖街道,外來人口眾多,轄區內農村、城市、征遷過渡等形態皆有,發展面貌各異。如何在復雜的社會形態中交出平安答卷?這里有“東湖解法”。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在“平安東湖”建設號角下,東湖以維護社會治安穩定,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為著力點,由街道黨工委全面部署,以“平安治理大攻堅”、“安全隱患大整治”為抓手,持續做優“四大陣地”,做實“五大機制”,做好“二大專項”,做精“三支隊伍”,做細“三大攻堅”,形成“1+2+X”的基層治理工作體系,構筑起東湖的“平安圈”。

同時,大力推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食藥安全、企業安全五大專項行動,建立食品安全三級管控數字平臺,對100個農村道口實施“五個一”安全設施提升,拆除違章建筑面積16565平方米,走訪督查企業500余家,檢查商戶2500多戶......久久為功打造平安東湖“金字招牌”。

如今的東湖,上下同欲、眾心齊一,既推進“規定動作”,也自創“自選動作”,基層治理的觸角進一步延伸到居民身邊。居民“主人翁”意識提升,自覺自愿成為基層治理的“先鋒力量”,推動著轄區平安建設再上新臺階。

比如,理想灣社區掛牌“老大姐工作室”,居民老大姐傾心調糾紛,社區報警率、信訪投訴率喜迎雙降;映荷社區組建以退役軍人為主的“青荷”志愿服務小隊,日常開展以巡邏、反詐騙宣傳等為內容的平安家園建設活動;小林社區“林”距離黨群驛站搭建連心陣地,由居民志愿者長期值班,提供十余項暖心便民服務.......

“凝聚多元力量共繪‘同心圓’,解鎖基層治理的‘新姿勢’,有助于提升治理水平,共筑‘平安圈’。”東湖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街道已累計吸納在冊志愿者3.7萬余名,發動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宣講、便民集市等服務活動2000余場,暖心入戶“七必訪”走訪群眾11000余人,梳理心愿清單236項,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120余項。

年輕的東湖在摸索中起步,在曲折中成長,品質城區建設呈現新亮點、新風景。“變妝”后的東湖,厚積薄發,再展風華,以實際行動描繪了新時代魅力東湖產業美、生活美、人文美、生態美、治理美“五美與共”的共富圖景。(記者 孟露 林紅梅)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