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運河碧水清波,初啼新拱墅朝氣蓬勃。9月27日上午,“杭州這十年·拱墅”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重溫黨的十八大以來拱墅的精彩歲月,回顧這十年拱墅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這十年,拱墅區堅持“發展為基”,點燃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由966億元躍升至1969億元,年均增長7.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29億元增至180億元。服務業占比提升至9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73億元,穩居全省第一。通過優化產業結構、重塑產業空間,拱墅高能耗、高排放傳統產業陸續關停搬遷,確定了“1+4”新興主導產業,形成“一核一帶一極”產業發展空間,產業能級不斷提升。商業環境得到持續優化,嘉里中心、國大城市廣場、遠洋樂堤港、中糧大悅城等大型綜合體先后建成,武林路女人街、杭州絲綢城步行街、勝利河美食街等商業特色街遍布全域,新天地活力街區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時尚與活力寫進拱墅每個角落。
這十年,拱墅區堅持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各領域改革,在全市率先建成區街社三級駕駛艙,迭代升級“城市眼云共治”平臺,初步形成“平戰結合、實戰實效”的基層治理指揮調度系統。
基層智治系統建設入選省級基層智治城區精細治理試點,全時空多維度采錄感知網入選省基層智治大腦試點。“數字就業”實現精準匹配崗位、主動服務提醒、業務一端通辦,在全省推廣;“防澇智治”“渣土統管”“湖數通”被評為省級優秀應用;“紅茶議事會”“文明幫幫碼”等做法廣受好評、在省市推廣。
這十年,拱墅區堅持“文化為魂”,不斷擦亮運河文化的“金名片”。半山望宸閣、運河大劇院、大運河亞運公園、杭州電競中心、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等文化新地標,十年內陸續建設或投用,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浙麻、杭一棉廠房改造為國字號博物館,浙江重機廠改造為新天地街區,杭州熱電廠改造為大運河文化藝術中心,歷史工業遺存得以華麗轉型。中國—中東歐國家非遺保護專家級論壇、亞洲設計管理峰會、大運河國際詩歌節等系列品牌活動成功舉辦。“中共浙江省委機關舊址”紅色資源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基地,“春走大運、夏品民俗、秋逛廟會、冬賞花燈”大運河四季歌成為拱墅獨特文化品牌。運河文化浸潤著拱墅每一寸土地,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于運河最南端。
這十年,還有無數的變化發生在拱墅這片土地上。通過高標準實施城市有機更新,拱墅區為產業發展騰出了大和平、申花、運河新城等一批重點區域,原先臟亂差的片區、冒濃煙的廠房,已經成為一座座大型綜合體、一幢幢高端樓宇、一片片公園綠地。特別是行政區劃優化調整以來,城區空間格局更加優化。十年來,拱墅區共建成“陽光老人家”178家、老年食堂78家,日均來訪老人超1.5萬人次,建成“陽光小伢兒”站點43個,被授予“全國智慧養老示范基地”“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區”;累計投入教育經費超200億元,省標準化學校、省等級幼兒園覆蓋率100%,省現代化學校(幼兒園)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站在“兩個先行”的新征程上,拱墅區將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高水平打造“時尚之都、數字新城、運河明珠”,不斷開創拱墅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范新局面,在奮力推進“兩個先行”中爭做頭雁爭當樣板。(見習記者 華煒 拱墅微融圈 柳景春 李雨蓁)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