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圖書館的創新點
鄰里圖書館是城市一座座“小而美”的“精神糧倉”,通過向市民提供“零門檻”“無邊界”“全天候”的閱讀及周邊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了高質量的精神文化食糧,其創新點具體體現在4個方面:
一是空間創新。鄰里圖書館體量小,面積只有100平方米多點,選址落點更為靈活,往往利用小區和社區的架空層、物業儲物間等閑置空間巧妙改造,實現華麗轉身,成為社區閱讀及文化活動的“金角銀邊”,促進了以社區為中心的幸福基本單元建設。
二是路徑創新。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雙向貫通”的全民閱讀新路徑,有效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真正體現了以“人民為主體”,為打造“書香杭州”注入更為持久的動力。鄰里圖書館的圖書很多是社區居民主動捐獻的,很多寶媽也樂于參與鄰里圖書館的志愿服務。
三是載體創新。鄰里書房以打造“五分鐘閱讀圈”為目標,是“十五分鐘品質文化圈”在社區“末梢”的延伸,成為有效助力實現“全域文化繁榮全民精神富有”的載體,構建起中心館—總分館—城市書房—鄰里圖書館的城市公共閱讀服務新格局,也是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的杭州實踐探索。
四是模式創新。改變僅依靠政府單一投入辦文化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豐富了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的供給體系。鄰里圖書館逐步完善的市區聯動發起機制、準入機制、退出機制、館界聯盟機制、社區居民參與機制、志愿服務機制都有其特色,具有創新意義和示范性、可復制性。通過市場機制和競爭方式提升基層閱讀服務效能的做法也值得期待和關注。
鄰里圖書館“鄰里辦”
杭州鄰里圖書館已列入杭州市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城市范例第二批試點名單,是一項非常有生命力的文化惠民項目,充分體現公共文化服務“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理念,地方政府、公共圖書館、社會組織、社區居民四方主體共建共享共治,鄰里圖書館“鄰里辦”,大家一起參與到城市公共文化閱讀的“微循環”中。
可預見的是,未來幾年不但會有數量上的增長,更會有質量上的提升。從前景來看,鄰里圖書館會有更多杭州本土、在地文化符號的呈現,會有更多接地氣、煙火氣文化活動的開展,比如有些規劃中的鄰里圖書館在考慮館舍設計如何融入“宋韻文化”“名人文化”,這需要更多的市民關注和提出建議、也需要專業人士如設計師、文化人士參與,也需要社區居民一起呵護,讓鄰里圖書館成為鄰里的“文化共同體”。
從保障來看,建議各區、縣(市)能出臺扶持政策,如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意見,把鄰里圖書館基本服務項目列入購買服務清單,這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社會組織運營的壓力,畢竟鄰里圖書館是以公益為主。建議鄰里圖書館還要有更多數字化場景的應用。
通過“流動文化服務”
打通“最后一公里”
鄰里圖書館的建立是為了進一步豐富“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按照國際上對公共文化設施有效覆蓋的測算,超過15分鐘路程,公共文化服務不具有“可達”的便利性,也就降低了公共文化設施的有效性。
“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的形成關鍵有兩點:一是要加大對文化設施的投入,按照標準和要求建成“可達性”的基本服務網絡。在公共文化服務難以覆蓋的“盲區”,則可通過“流動文化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二是精準對接群眾的需求。“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不僅是建好設施,還要有活動、有內容、有產品、有特色、有主題,這樣老百姓才愿意來文化場所。
“文化是社會和諧的黏合劑”。“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對一座城市而言是文化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一座城市政府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落地項目,是一座城市實現全域文化繁榮全域精神富有的惠民成果,也是一座城市具有高辨識度的文化標識。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