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環球 >
杭州構建志愿服務精準觸達機制 推進全域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
2022-08-18 07:52:35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江南一枕錢塘水,最是難忘西湖情。

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宋韻文化、運河文化等文化基因獨樹一幟、燦若星河,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江南韻味,富有文化氣息。

而今這里,文化的力量不斷噴涌——厚重的歷史底蘊、光榮的革命傳統與當代人文精神相融合,在弘揚與傳承中凝結成無形的價值觀浸潤人心;傳統文化與新興業態碰撞出絢麗火花,文化產業發展成為經濟堅強韌性的有力支撐,文化事業匯聚成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依托;人人爭當最美、處處尊崇最美,精神文明建設以一個個有形陣地為載體,以無形文化滋潤心田,讓人們在參與中獲得幸福,平等地照耀在每一個人身上。

撥動歷史的指針,黨的十八大以來,杭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充分發揮頭雁作用,持續以文培元、以文潤心、以文興業、以文惠民,用文化基因助力高質量發展,以歷史文化名城的人文之美,展現城市范例的精神共富圖景。

文化之光,交融匯聚成如同澎湃浩蕩錢江潮一般的力量,一路前行,勢不可擋。

強底色

以核心價值凝心鑄魂

堅定的信仰,孕育無限能量。黨的創新理論在杭州大地深入傳播,“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我們看到“紅色”這抹鮮亮顏色繪成的光輝宏圖。

尋根,全面吹響溯源的號角。杭州深化鑄魂、溯源、走心工程。“推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杭州實踐》等理論專著,以豐富的實踐案例,充分展示基層探索的創新創造。

播撒,一起聆聽動人的故事。《那年,我們21》《看得最遠的眼睛》《我的祖國》……當個人經歷與時代命題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在杭州青年的身上縱情綻放。今年,杭州市微型黨課大賽暨“共同富裕·青年說”大賽決賽,線上線下引流“10萬+”。“三分鐘理論快講”“好聲音”“新村夜話”等活動掀起一波波熱潮,8090新時代青年理論宣講團,用青春力量書寫時代擔當。

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思想賦能,文化建設以更具象的形式,浸潤人心、成風化人——

杭州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00%全覆蓋,同時實施全民志愿服務行動,構建志愿服務精準觸達機制,推進全域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

“浙江有禮·最美杭州”市域文明品牌叫響叫亮。“禮讓斑馬線”“喇叭不亂鳴”“文明一米線”“公共空間共享”等文明實踐,讓杭州社會正氣充盈、溫暖如春,“雷鋒廣場”“孝心車位”“杭州好鄰居”“愛心冰柜”等文明載體,把“最美”展現在人們眼里,鐫刻在人們心里。

涓滴成河,道德素質不斷提升、道德新風尚不斷涌現。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杭州好人等出現在各行各業,“信用杭州”建設,“道德銀行”“誠信積分”“誠信檔案”等品牌推廣,讓誠信種子撒遍社會每個角落……

重成色

以創新傳承綿綿文脈

一個涵養過偉大文明的城市,必然能砥礪改革創新的激流。

良渚玉璧,如同時光的發動機。當2019年阿塞拜疆的一記木槌落停,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承載著中國璀璨文明的良渚古城,展翅的那一刻,五千年的歲月有了共鳴。

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時光流轉,典籍中的杭州、文物中的杭州、遺跡中的杭州、創意中的杭州,正全方位展現歷史與現實交匯、現實為未來注解的東方文化魅力——

杭州經典,不斷傳承。文物保護工作系統化推進,良渚古城遺址綜合保護工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嚴州古城保護開發等重點工程卓有成效,杭州國家版本館、世界旅游聯盟總部先后落地,杭州音樂廳、“三館一窗”等文化設施加快推進,西泠印社、龍井茶等8項入選首批“浙江文化印記”,“杭州刺繡”等24個非遺項目入選首批浙江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數量居全省第一。

宋韻文化,灼灼其華。宋韻文化傳世工程重磅開啟,文化研究、遺址保護、數字展示等行動紛紛落地,“德壽宮遺址”“宋代玉器”“南宋官窯”等重點文化基因串珠成鏈,讓“風雅處處是平常”的千年宋韻“流動”起來、“傳承”下去。

創新生態,激發活力。數字化改革成為杭州文化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文創e點通、文明幫幫碼、文管在線等重大應用的上線運行,明顯提升了城市文化治理能力、服務能力。構建新型主流傳播平臺矩陣,市縣媒體深度融合,向世界傳遞“杭州好聲音”。以杭州“外宣廚房”為平臺,構建“1+N”國際傳播全媒體矩陣。開展重大主題宣傳,讓主旋律有高頻率,正能量有大流量。市屬國有文藝院團在改革中煥發光華,催開滿園春色。

文藝創作,繁花似錦。電視劇《雞毛飛上天》《麥香》《外交風云》,電影《紅船》,廣播劇《紅船·初心》,紀錄片《我與大運河》……一批杭產主旋律影視精品,叫好又叫座。

源源不斷的創造力,也來自于“文藝杭軍”提供的人才支撐。隨著“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等的實施,中國網絡作家村、中國網絡文學周、網絡文學研究院等落戶,杭州大力筑巢引鳳,構筑文化人的天堂。

春風又綠江南岸。歷史的車輪前進,開放大氣、包容創新的杭州,也正在創造無愧于時代的美麗。

添亮色

以共享筑夢共富圖景

鮮活的文化,悄然影響城市格局。

千年以前,駝鈴聲聲帶出絲綢之路的繁華。千年以后,杭州以文化創意、數字化手段驅動傳統絲綢制造業革新。

杭州,把文化力量融入經濟發展,如同一條生生不息的大動脈,創造出閃耀的奇跡。

一組組數字,彰顯不可忽視的文化軟實力。

十年間,杭州文化產業增加值從484億元增長為2586億元,占GDP比重達14.3%,產業發展規模始終保持全省第一,產業發展質量、產業貢獻度等多項指標,穩居全國大中型城市前列。

數字內容、影視生產、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現代演藝等五大行業優勢凸顯,之江文化產業帶提前兩年完成階段性規劃目標,中國國際動漫節、杭州文博會、中國數字閱讀大會、杭州國際工藝周等城市文化品牌光彩奪目。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杭州文旅融合走深走實,錢塘江詩路文化帶、杭黃世界級文化旅游廊道、環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圈等文旅融合產業帶加快建設,“杭州奇妙夜”“宋韻杭式生活節”“杭州全球旗袍日”等文旅IP做大做強……一系列文旅融合布局,繪就熠熠生輝的人文未來。

文化也以前所未有的光和熱,照亮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

杭州百姓的“文化會客廳”越來越多。大運河沿岸的博物館、非遺點布局清晰,讓市民群眾體驗多種形態的文化活動。“家門口”的圖書館既有高顏值更有高品質,“杭州書房”成為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實踐亮點。

“亞運”體驗風吹遍杭城,56個競賽場館和31個訓練場館陸續惠民開放;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日趨完善,“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圈”“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加速形成。

農村文化禮堂基本實現500人以上規模行政村全覆蓋,農村文化禮堂2.0版、復興少年宮、鄉村博物館乘勢推出,再偏遠的地方也從未斷過文化供給,村民的文化需求也被珍視和回應。

自古繁華的錢塘江畔,文化奏響了精神富有的時代強音。站在新時代的潮頭,相攜文化之力,杭州將乘勢而上,踏浪前行,開啟一流歷史文化名城的新篇章。(首席記者 徐墉)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