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宣傳今年9月在杭州舉行的亞運會籌辦情況,前不久,杭州亞組委在北京冬奧會新聞中心“多彩中國”區域設置杭州亞運會主題展。其中,悠揚的浙派古琴聲成為杭州亞運會主題展區最大亮點之一。
在現場演奏古琴的是“浙派古琴”藝術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章怡青和另外一名省級傳承人。
昨天上午10點多,天氣冷雨紛紛,古樸的琴音從拱墅區米市巷街道一處美食街傳來。章怡青的琴館茶和墨交織,透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琴桌邊一位溫婉的女子,便是章怡青。
從北京回來后,章怡青一直忙于各種古琴傳承公益活動。“在北京,我主要向大家普及古琴知識、彈撥指法、如何識譜等等。有愿意體驗的人,我們也現場傳授。”章怡青說,她現場還演奏了浙派古琴代表性曲目《瀟湘水云》片段“水云聲”。在現場市民的要求下,章怡青還即興演奏了北京冬奧會主題曲《一起向未來》。
據介紹,浙派古琴形成于南宋,發源于杭州,是我國第一個以地域命名的古琴流派,是宋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浙派操琴風格屬于吳越系統,指法圓潤,節奏緊湊。
章怡青8歲起跟隨母親徐曉英學習琴箏藝術,全面掌握了浙派古琴樂曲和演奏技法,并且一直跟母親研習琴歌彈唱,深得其旨。章怡青還深受外公、著名文史學家徐映璞先生教導,詩詞文史功底深厚。目前章怡青也是浙派古琴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位傳承人之一。
近年來,章怡青不斷致力于推廣古琴藝術。她帶領琴館與浙江省博物館定期推出“賞古琴品琴音”古琴公益活動,每月在浙博舉辦分享會。2016年10月以來,章怡青參演以G20開幕式演出為藍本的“最憶是杭州”大型水上文藝演出,連續參演50場。她還遠赴日本、韓國、葡萄牙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出席古琴藝術及學術交流活動、展演與講座。
章怡青越來越體會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行為習慣和眼界在潛移默化中被古琴所影響,越深入越敬畏。”現在,章怡青的日常就是從早上到晚上教琴,間隔空余的時光就自己彈琴看書。從教三十余年,章怡青的學生有四五百人,遍及世界各地。
目前,米市巷街道也計劃在今年設置固定的國學傳承基地,讓類似于浙派古琴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米市四藝”等傳統文化主題系列活動,傳入尋常百姓家。(記者 劉乃武 拱墅微融圈 史一丹)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