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換物”這種古老的交易方式,如今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1月6日,一批男士襯衣從濟南發往印度尼西亞。換回的一批當地特色布料,如今正在回程路上,將用于異國風情主題酒店的裝修。這是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跨境易貨數字貿易平臺的首單易貨交易。
1月21日,“跨境易貨谷”在濟南揭牌,同時,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跨境易貨數字貿易平臺正式上線。以此為契機,濟南市將建設全國首個“跨境易貨谷”,推動易貨貿易龍頭企業在濟南集聚,打造新型易貨貿易生態體系。
“拿企業所有換企業所需”,這種新型跨境易貨貿易能夠充分整合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載體和紐帶。商務部發布的《“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探索發展新型易貨貿易”。2021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中,鼓勵支持自貿試驗區開展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
緊抓這一契機、發揮政策便利化優勢,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大力推動跨境易貨貿易試點,蓄力打造全國首個“跨境易貨谷”。據悉,濟南片區依托易貨貿易龍頭企業樂易控股(山東)集團有限公司,搭建了線上易貨平臺與線下易貨商城有機融合的數字化易貨貿易平臺,實現跨區域、跨行業、線上線下聯動的多維度易貨貿易新模式,實現國內商品與跨境大宗商品有效聯動,努力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規模,加快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樂易控股(山東)集團有限公司在易貨領域探索多年,建立了跨境易貨貿易十大直營產業,線下建立實體易貨商城78家,與省內高內院校合作建設易貨貿易人才培養基地,在印尼、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超6萬平米海外倉,曾用國內5000噸大蒜置換印度尼西亞4000噸山竹,易貨交易額已突破15億元。
“新型跨境易貨貿易與傳統以物換物形式相似,但是又有本質區別,就是保留了貨幣的計價功能。”樂易控股(山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月明介紹,“舉例來說,以前是1斤西瓜換1.2斤小麥,如今是2元的西瓜換2元的小麥。”用貨幣計價,但是不用貨幣交易,有效緩解了部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
與此同時,易貨交易還可以幫助企業去除庫存壓力。“新型跨境易貨貿易不僅契合了企業去庫存之需,調動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利用存量資源參與交易運轉,助力企業減壓賦能,還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暢通了商品流通環節。”王月明介紹,有些國家外匯儲備不足,跨境貿易受限,易貨貿易也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不確定性國際環境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風險不斷加大。發展跨境易貨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模式的有益探索。”中國精算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李克誠表示,近年來,跨境易貨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占到全球貿易總額的30%左右。國際互換貿易協會(IRTA)預測,今后5年內,易貨貿易額將翻一番,平均年增長率可達15%。在日趨復雜的國際經貿環境下,跨境易貨貿易無疑是開辟國際貿易新渠道、探索國際產能合作、促進外貿發展的重要創新舉措。
據悉,跨境易貨數字貿易平臺在全國首創清存、營銷、采購立體易貨新模式,獨創流通值價格評估系統,通過數字化“易貨額度”完成交易,拓展貨物在市場流通的新渠道,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探索新路徑。該平臺將為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加快跨境易貨市場主體、專業人才、數字交易、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聚集提供載體。
濟南市政府副秘書長,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管委會、濟南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艷秋表示,濟南片區將繼續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機構合作,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在易貨貿易經營模式、交易體系搭建、行業標準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跨境結算等方面持續進行探索創新,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經貿合作,蓄力打造全國首個“跨境易貨谷”,形成貿易新業態創新“濟南樣板”。(記者 段婷婷)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