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退休教授趙德馨一紙訴狀,將中國知網推到風口浪尖。盡管中國知網賠償了趙教授70多萬元,但也下架了其論文。在網友質疑“先侵權再封殺”的聲音中,中國知網道歉表示將和趙德馨溝通,妥善處理其論文繼續在知網平臺傳播的問題。雖然知網就此事有了表態,但尊重知識和創新,知網不應止于道歉。
只因和期刊的雙向協定,中國知網就不經作者本人同意擅自收錄論文牟利,且實際上未支付報酬,這種事情很常見。不僅“借雞生蛋”,中國知網還要反向薅一把知識分子的“羊毛”,學術資源坐地起價:下載論文用頁計費,充值50元起步;數據庫服務每年更是漲幅10%以上,逼得北京大學等高校都一度拒絕購買。但誰能真的拒絕呢?90%以上的核心期刊獨家占有率、90%以上的中國學術資源檢索及全文下載,中國知網因此成為很多單位考核的硬標準。作者一維權就被封殺作品,學校不使用師生就少了學術資源,壟斷既成,各界只有屈服。
學術資源事關創新,學者的知識產權和尊嚴需要被呵護。本應具有公益屬性的學術資源分享平臺,絕不能店大欺客,任性把學術當成一本萬利的生意。年收入近12億元的中國知網,必須拿出有效的整改行動,規范收錄程序,尊重作者勞動成果。此外,學術資源的知識產權認定要更明晰,市場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知網等平臺的監管,鼓勵更多平臺參與競爭,各單位考核時也應杜絕“中國知網依賴癥”、認期刊而非認中國知網,倒逼其自覺改革,尊重知識、尊重創新。(記者劉志杰)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