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關于美國經濟或將迎來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個季度的猜測,層出不窮。如今,猜測成為事實。受新冠疫情重創,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滑32.9%,創上世紀四十年代以來最大降幅。
這標志著美國經濟最糟糕的時候已經成為過去式。但是,對于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來說,未來充斥挑戰。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美國經濟前景不似以往最糟糕時刻結束后的一樣明媚。
眾所周知,3月份,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規模高達21.7萬億美元的美國經濟迅速陷入停擺狀態。一些經濟學家預計,經濟下滑只是暫時的,隨著經濟活動重啟,美國經濟將迎來迅速且大規模的復蘇。
然而,這種人認知正在迅速發生轉變。
在5月份和6月份連續創下紀錄新高的就業增長,現在似乎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與此同時,每周初請失業金人數仍居高不下。由于只有少數人重返正常活動,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增長勢頭強勁的消費者支出也在逐漸走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的再次激增,催生了關于經濟增長的悲觀情緒。
RSM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布魯蘇拉斯(Joseph Brusuelas)指出,“過早重啟經濟所催生的糟糕后果已經開始浮現。在過去六周內,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偏離正軌,并開始看起來像是要停止向前了。”
事實證明,第二季度美國經濟的表現比停滯還要糟糕。
雖然不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那般糟糕,但是仍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季度數據錄入。
多數經濟學家,其中包括白宮的經濟學家,一直都認為殘酷的經濟數據會在第三季度迎來大逆轉,出現強勁的反彈,與前所未有的萎縮形成鮮明的對比。然而,在冰冷的GDP數據面前,這些預期失去說服力。
與此同時,被問及美國經濟第三季度能否迎來拐點,經濟學家們的語氣不再像之前那么堅定。
新冠疫情占據主導地位
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們指出,該行“當前活動指標”在6月份曾出現0.5%的小幅擴張,但是7月卻轉為收縮3.8%。
這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的復蘇路徑取決于新冠疫情的進程。
在周四發布的報告中,高盛表示,“雖然(第二季度的)庫存拖累可能會在第三季度迎來逆轉,但新冠疫情的發展路徑仍是美國經濟近期增長前景的主要驅動因素。”
這種觀點,與美聯儲的最新表態一致。周三,美聯儲負責制定政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在聲明中指出,近來美國經濟活動“有所好轉”,但新冠病毒仍將在短期內嚴重影響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貨膨脹。
該委員會聲稱,新冠疫情在美國以及全世界的爆發給人類帶來巨大困難,對經濟前景構成相當大的風險,“經濟復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冠疫情的進程”。
周四亮相的一份重要報告,也表明美國就業市場距離恢復至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還有很遙遠的一段距離。就在五個月前,這個市場呈現出的還是五十年來最強勁的狀態。
美國勞工部指出,截至7月18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為141.6萬人,連續十八周超過100萬人。截至7月11日當周,續領失業金人數減少100萬,至1620萬人。根據截至7月4日當周的現有數據,另有1320萬人正在根據大規模失業救助計劃領取救濟金。
當前,因關閉舉措而被迫失業的2000多萬美國人仍然難以回到之前的工作崗位。
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貨幣政策會議后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我們似乎看到了初請失業金人數增長放緩。但是,這可能是暫時的,當然也有可能不是暫時的。初請失業人數增長的時間表,似乎與6月中旬開始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激增有關。”
鮑威爾補充稱,“經濟活動‘可能仍處于強勁水平’,但是實事求是地講,在開始看到更多數據之前,我們不知道(確切答案)。”
個人收入和支出數據將在周五亮相。下周,備受關注的7月非農就業報告將新鮮出爐。
還需數年才能實現充分就業
FactSet預計,7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將新增200萬,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公司的預期相同。不過,Capital Economics預計,7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僅會增加大約100萬。部分經濟學家警告稱,7月份的就業數據可能不會延續之前的向好態勢,失業人數甚至可能再度增多。
無論如何,7月份就業人數的增長可能都會遠遠遠低于6月份的480萬人和5月份的270萬人。此外,到了7月份,料將有1780萬美國人失業。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Mark Zandi)指出,“在新冠疫情結束之前,美國經濟復蘇都會很艱難。我認為,直至2023年和2024年之前,美國都無法重返充分就業的狀態。這絕非易事!”
投行Jefferies首席經濟學家阿尼塔-馬科斯卡(Aneta Markowska)在報告中寫道,雖然第三季度早期顯現出“很多積極的勢頭”,并指向GDP增長將在15%的區間內,但是“最大的問題在于,考慮到高頻數據的趨平化,我們在7和8月可能會損失多少”。
談及重返充分就業,馬科斯卡說:“我們最好的預測是需要四年。”
與此同時,政策仍將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為遏制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美聯儲已經將基準利率下調至近乎于零的超低位,并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刺激舉措,其中包括推出緊急貸款和流動性計劃。與此同時,美國國會也在努力為經濟提供支持。
不可否認,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愿意為經濟、企業和個人提供救助資金,但是在推出了規模逾2萬億美元的《關懷法案》之后,兩黨派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到目前為止尚未就再拿出多少救助資金,或者愿意為擊退新冠疫情而再欠下多少債務達成共識。
布魯蘇拉斯指出,在缺乏強有力的財政干預以及有效新冠病毒疫苗的情況下,美國經濟料將迎來“鉤”形復蘇,即一個長期且緩慢的增長過程。
他說:“我真正擔心的是,我們正在開始創造類似于上世紀三十年年代初的環境。當時,財政疲勞催生了一系列政策錯誤,而這些錯誤加深、擴大和延長了‘大蕭條’。”
鮑威爾及其美聯儲同事已多次呼吁美國政府加碼財政刺激舉措,稱美聯儲仍有一些彈藥,但國會必須展現支出力量。早在5月份,鮑威爾就曾公開表示,白宮和國會應進一步推出刺激舉措,以確保美聯儲最初應對經濟衰退的努力不會白費。
贊迪指出,“美聯儲已經做了身為央行能做的一切。現在,要想讓經濟保持在最佳狀態,同時讓就業市場回到充分就業的狀態,要靠美國的立法者們了。”(米娜)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