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化發展的宏大格局中,文藝工作者肩負著獨特而重要的使命,在博大的歷史長河中,藝術家必須深入思考如何在大國文化的宏大畫卷中留下濃墨重彩,展現時代風貌、傳承民族精神、促進文化交流與繁榮,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貢獻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藝術作品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擁有承載和傳遞中華民族文化的天然基因,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的文化寶庫。藝術家從古老的巖畫、壁畫和歷史瑰寶中汲取靈感,與現代審美觀念相結合,展現傳統文化元素,從山水意境、人物精神、花鳥情致中提精華。在藝術創作中,延續古人對山水精神的體悟,描繪祖國壯麗山河,以筆墨傳達“天人合一”的東方哲思,讓觀者在欣賞藝術創作時感受到中華民族對自然、對家園的深厚情感與敬畏之心,強化民族認同感與歸屬感,使民族精神在筆墨畫卷中流轉間傳承歷史記憶。
新時代的偉大征程為藝術工作者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藝術家需要深入社會各個角落,用敏銳的藝術視角捕捉時代脈搏的跳動,從建設工地到科技創新的前沿實驗室,從鄉村振興的田園地頭到城市生活的溫馨社區,描繪各行各業人們的奮斗姿態與生活,以現實主義筆觸展現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描寫重大工程建設、脫貧攻堅成果、經歷磨難勇于拼搏中的感人瞬間,以浪漫主義情懷勾勒未來愿景,激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為時代留下生動鮮活的視覺檔案,讓后人得以通過作品直觀領略當今時代的風云變幻與蓬勃生機。
在全球化語境下,藝術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文化窗口,藝術家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在作品中融入中國故事與東方智慧,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與表現手法吸引世界目光。通過舉辦海外各種展覽、參與國際藝術展覽等形式,展示中國繪畫藝術的博大精深,傳遞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理念,消除文化隔閡,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中國價值觀的理解與尊重,塑造開放、包容、自信的大國形象,提升中國文化在全球文化生態中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創新是藝術發展的生命力所在,藝術需勇于突破傳統繪畫的邊界感,探索新的繪畫材料、技法與表現形式,融合多媒體、數字藝術等現代科技手段拓展繪畫的表現力與可能性的同時,關注當代社會多元文化思潮與大眾審美心理變化,創作具有思想深度與情感溫度、雅俗共賞的作品,引導社會審美向積極健康、多元豐富的方向發展,培育民眾高尚的審美情操與文化品位,營造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社會文化氛圍。
藝術家不僅要專注于個人創作成就,還應擔當起培養下一代藝術人才的重任。積極投身藝術教育事業,舉辦講座傳播、開設工作室、指導學生創作等方式,落地傳授技藝與創作經驗,培養具有扎實基本功、創新思維和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后備力量。深入基層、偏遠地區開展藝術普及活動,激發大眾對文化藝術的熱愛與參與熱情,提升全民藝術素養,為大國文化建設奠定廣泛的群眾基礎,確保文化藝術事業后繼有人、持續繁榮。
在更遠的未來,藝術工作者作為文化領域的先鋒,將個人藝術追求與國家文化發展緊密相連,以深沉的文化自覺與堅定的責任擔當,繪就大國文化的輝煌篇章,在世界文化舞臺上綻放中國藝術的奪目光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上絢麗的藝術之翼,讓藝術在時代的洪流中彰顯中華文化價值,成為照亮人類精神家園的璀璨明燈。
文 |孔達達 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院長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