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滾動 >
竹間智能好嗎?用先進NLT技術構建智慧城市新未來
2021-11-08 14:13:02   來源:財訊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目前,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今年下半年,Gartner的《2021中國智慧城市與可持續Hype Cycle報告》(Hype Cycle for Smart C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China, 2021)出爐,總結分析了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設及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新興技術。在該報告中,竹間智能憑借在NLT for Government(政務自然語言技術)方面的出色表現,被Gartner選為代表廠商。這樣,自2018年至今,竹間每年都會入選Gartner出品的Hype Cycle報告。接下來,我們將帶各位迅速瀏覽該份報告的主要內容,然后重點關注NLT for Government部分的探討,最后延伸至竹間在AI+政務領域的所作所為。

一、新型智慧城市乃大勢所趨

中國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的決心不容置疑。今年通過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

正是這樣如火如荼的大趨勢,引導著Gartner制定了《2021中國智慧城市和可持續Hyper Cycle報告》,報告也呈現出了眾多科技創新及變革主題。報告認為,中國的智慧城市及可持續發展如今正經歷持續升溫的科技創新,這對下述兩大方向至為關鍵:一是可持續支持舉措,以促進綠色發展,例如重型電動汽車的充電技術;另外就是優化城市基建及政務流程,以提升民眾幸福感——就這一點而言,NLT for Government便是一條十分有效的途徑。

那么,在NLT for Government這方面,竹間智能好嗎?它是如何通過NLT(自然語言技術)解決諸多政務難題的?

二、為政府分憂,為人民效力

NLT for Government正與智慧城市碰擦出耀眼的火花,對此,竹間智能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畢竟NLT是竹間最為精通的技術之一。公司在AI+政務領域上下求索,踴躍嘗試,基于標準化產品打造多樣化應用,大力助推政府開展全方位、全渠道的智能化升級。

作為被Gartner選為代表廠商的AI企業,竹間智能好嗎?它如何在政務領域推動智能化轉型?

對外,竹間智能能為“一網通辦”解決化繁為簡的難題,為“12345便民熱線”賦予強大的AI支撐,并引入虛擬數字人提供親和暖心的服務;對內,竹間智能可助力提升政務辦公效率,增強政務監管水準,而且將繁多的應用集成到統一臺。

竹間智能可將自研的中文NLP基礎模塊提供給政務機構,助其完成二次開發,創造出更多智能應用。竹間智能不僅給辦事民眾及企業帶來無限便利,也讓政府人員找到可信賴的左膀右臂,內外兼顧,竹間智能讓政府職能部門邁入智慧政務時代。

2020年疫情期間,上海徐匯區與竹間智能協作,在自己的防疫系統中推出了“智能在線客服”。它融合“對話機器人”與“知識工程臺”,能夠搜羅全網的疫情問題納入知識庫并持續更新,7x24小時在線,隨問隨答。居民在與客服的自然對話中,只需輸入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便會迅速得到回復。防疫知識、政策解讀、熱門資訊,盡可一手掌握。

此后,竹間智能與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深化合作,攜手構筑智慧型行政服務窗口,不僅打造了智能服務終端,還定制了實體機器人,并建起全渠道智能客服,涵蓋APP、微信公眾號、電話系統和網站,加強交流互動,為民眾帶來便捷高效的新體驗。滿意度穩步上升的同時,業務辦理情況也大為改觀,充分踐行了“人文、科技和可持續”的理念。

再將視線轉向北方,竹間智能基于認知技術,為沈陽市醫保局重建了知識庫。醫保局原有的知識庫無法直接進行查詢,客服人員使用起來極不方便,于是竹間智能打造了一個標準問題知識庫,內容囊括政策法規、網站留言等,可有力應對大量醫保相關問題。此外竹間智能引入了知識審核機制,以滿足知識上線及臺運營的審核需求,確保萬無一失。

竹間智能精通NLT技術,以此為引擎,大幅提升政務辦公效率,促進相關單位和機構開展全方位、全渠道的智能化升級,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與持久的推動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新未來 城市 智慧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