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么?
點贊最高的回答是: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來才發現自律者才會有自由。
你會發現: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都擁有了開掛的人生。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
李開復曾說:“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但有沒有發現,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于把痛苦當作是自律。
而當你自律到極致,你會發現:自律能夠帶給你發自內心的平靜和享受。
因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變,自律已經變成了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
《少有人走的路》里有這樣一句話: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
很多時候,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
你為什么不自律?
為什么自律的人生,可以像開了掛一樣,但現實中,卻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為自律意味著你必須有所放棄,不能全部都要。
這個世界上,太多事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必須有所放棄。
但人做為一種社會性動物,十分厭惡損失帶來的陣痛感。
一個人得了2000元錢和丟了2000元錢對內心的沖擊,哪個更大?顯然,丟錢沖擊更大,真可謂“相同得失,不同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樣的得失,“失”的影響是“得”的兩倍。
由此看出,人對損失更敏感。這就是“損失厭惡”。
基于這樣的一種本性,很多人不斷被它牽著鼻子走。
于是一邊狼吞虎咽地吃著垃圾食品,一邊幻想自己擁有八塊腹肌;一邊每周出去KTV、消費,一邊希望自己能夠在30歲前實現財務自由。
自律,其實并沒有那么難
自律這件事情,不僅僅局限于肉體或者是時間。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的修正和改變。
只有思維轉變了,才會從時間,精力,情緒和身材各個方面,都形成“自律思維”。
需要和自己的天性作斗爭,對自己的欲望節制。
那么如何做到自律呢?
《毅力——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書中介紹了3種方法,分享給大家:
1. 設立具體目標,堅持無一例外原則。
一旦給自己下了絕對不破例的原則,就不要再把能量花在一遍又一遍、無休止的自我糾結上。一旦你對某件事情百分之百地投入,那就不可能再有例外。
放縱如山倒,自律如抽絲。
不要給自己找借口放縱,對自己嚴格一點,讓自律成為一種習慣、原則。
2. 一次只完成一項任務,不要過多消耗毅力。
在改變自己的道路上,許多人會一次性給自己定下太多目標:
“比如,半年內練出馬甲線、考過XX考試、看50本書、看美劇不需要字幕......”
然而,毅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樣,會產生疲勞。同時接受太多挑戰,通常無法堅持實施下去。
你在一件事上用的意志力太多,不等它恢復就投入下一件事,那么肯定會疲憊不堪。
注意保存你的意志力,以便在最需要的時候使用。
3. 把挑戰分解成小而易于管理的目標。
太多人幻想著能夠一蹴而就,一夜之間達成目標。
當完成一個任務所需的時間跨度很長、難度很大時,許多人容易半途而廢。
這個時候,需要學會對任務進行分解。
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是由許多細小的、易于管理的步驟組成的。
不要總想著畢其功于一役。
慢一點、穩一點,關鍵在于把大目標分解成易于消化、循序漸進的小目標。
4.自律,人生自由的必經之路。
以前總覺得,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風流枉少年。
直到后來,我漸漸發現:每一個不自律的行為,都會給你帶來更大的痛苦。長期暴飲暴食、缺乏運動,會讓你不得不為自己的健康付出代價;熬夜打游戲、刷手機,帶來的是第二天的無精打采、渾渾噩噩;沒有目標、得過且過,會讓你迷失方向、日漸空虛。
設計師山本耀司說:“我從來不相信什么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
在心底給自己刻下一句話:“我要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不要做欲望的奴隸,自律可以令我們活得更高級。
悅賺人具備著最基本的自律素質,相信我們悅賺科技在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將會走的更遠。(鮑世超 悅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