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滾動 >
腦卒中康復訓練大有講究
2021-09-14 13:50:25   來源:財訊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腦卒中是一種嚴重疾病,每年有超過1300萬新發病例,尤其年來青壯年人群(18~50歲)缺血腦卒中的發病率顯著增加,給社會健康問題的嚴重負擔,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巨大挑戰。積極推動腦卒中康復訓練和治療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疾病復發率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結合醫生臨床經驗,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把握節奏、盡早訓練

有些腦卒中患者及家屬錯誤的認為:康復訓練后期病情完全穩定后,或者出院一兩個月后才能進行康復訓練治療。殊不知,這種觀點恰恰錯過了發病三個月內的最佳的康復時機。其實正規的康復訓練開始得越早,康復效果越好,通常來說,無論腦出血還是腦梗塞病人,只要病情穩后,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穩,病情不再發展,腦卒中48小時后康復訓練;康復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大多數腦出血康復訓練適當推遲,可在病后7~14天開始進行。

二、專業指導、合理訓練

腦卒中的康復訓練不同于一般的身體鍛煉,一定要講究方法,如果方法不當,不僅徒勞無功反而危害甚大。康復訓練就是拉拉腿、伸伸腰、隨便活動一下胳膊等,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康復訓練必須在治療師或護士等專業人員指導下,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的訓練,具體可以精確到每一關節和每一個動作。由于腦卒中患者存在著腦組織的損害、肢體的感覺功能障礙和肌肉張力異常等,因此對僵硬關節的活動訓練一定要注意力度和活動范圍,主動訓練,循序漸進,切記操之過急;尤其盡可能的避免患者家屬貿然在患者側肢體不靈活時幫其做過多的被動運動,這樣極易造成患者軟組織損傷,甚至關節脫位和骨折。

三、持之以恒、適度訓練

腦卒中患者存在著腦組織的損害、肢體的感覺功能障礙和肌肉張力異常,因而對僵硬關節的活動訓練一定要注意力度和活動范圍。例如,由于韌帶和關節老化的患者,時手臂向前抬起時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只能達到130度;若強行繼續向上抬舉,就會感到肩部疼痛,肌肉反射收縮,對抗不適當的運動,同時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等組織就會受傷。此外,部分腦卒中患者存在畏難情緒,容易放棄鍛煉,造成肌肉萎縮,錯過最佳康復時機;所以醫生和家屬要做好鼓勵和督促工作,持之以恒適當鍛煉,以防止肌肉萎縮。

四、以柔制剛、以通為用

由于運動障礙,導致大部分腦卒中患者的后期會存在著不同的程度肌緊張或痙攣,為了減輕或消除肌肉緊張或痙攣,有的患者或家屬采取對抗式牽拉的辦法,這種辦法不可取,會導致越牽拉,肌肉越緊張嚴重的會引起痙攣。例如用癱瘓側的手反復練用力抓握,則會使患側上肢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手指張開困難,反而對手功能的恢復形成更嚴重的阻礙。正確的做法是對肌肉緊張或痙攣的肢體采取輕柔的按摩推拿,以疏通血管,改善肌肉血液循環,增強肌肉的柔韌。此外,嚴格遵從醫生或護士意見,不可過早下床行走,以免加重下肢各關節伸展的肌肉痙攣,使得關節屈曲。

五、中西結合、合理用藥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的《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2017)》寫道:中西醫結合治療原則是中西醫相互補充,取二者之長,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西藥一般以化學單體為有效成分,其成分明確,作用靶點專一,而中藥有多種成分,多靶點發揮作用,注重多效和整體。中西藥聯合應用具有協同治療、減輕不良反應、增加作用靶點及延長作用時間等特點,從而達到增強療效的目的,如抗栓治療應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常有藥物抵抗或不能耐受的情況,中藥治療可以補充其不足;西醫改善腦循環的藥物有限,而中藥大部分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片、三七片、大活絡膠囊等)均具有改善腦循環的作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可降低患者病殘率,提高生活質量。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是中醫治療的優勢,無論是急期還是恢復期均以活血通絡為主,這也恰恰是我國中成藥的優勢所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大有 講究 訓練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