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滾動 >
澳銀資本熊鋼:我不追風,而是站在風口前
2021-08-12 09:58:22   來源:網易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年來,中國股權投資行業波詭云譎,新冠疫情又讓資本市場經歷了一場“大考”,加上每一次政策的變動都給市場帶來不小的波動,但澳銀資本在這動蕩的大環境中迎來了退出的豐收期。2020年,澳銀資本完成了3支基金的清算退出工作,每只基金的總體項目退出率均在87%以上。不僅如此,持股10年的新產業生物正式登陸創業板,收獲百倍賬面回報。澳銀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熊鋼接受網易創投頻道訪談時分享了澳銀資本“穿越經濟周期”的投資策略。

(澳銀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熊鋼接受采訪)

不追風口 反而遇見風口

2009年,澳銀資本正式進軍中國,開啟了人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時代。澳銀資本成立之初,就著重布局生物醫療與健康領域,其中投資的新產業生物、康泰生物、美諾華藥業等企業都在多年后成功上市,為澳銀資本帶來了巨大的投資回報。

在熊鋼看來,投資到以上優秀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偶然,但偶然中蘊藏著一部分的必然,即其所處的醫療健康領域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當時,別人都會覺得投醫療的人很另類,(醫療行業)技術太難、太復雜,好像也沒有什么商業爆發力。”在那個互聯網投資瘋狂的時代,熊鋼仍堅定地認為,以后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必將帶來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向國產替化的方向發展。

十年前,新產業生物還只是個營收5000多萬的小企業,但澳銀資本看好體外診斷行業前景,最后以受讓1000萬元老股的形式投資該企業。后來,恰逢體外診斷行業迎來快速增長期,新產業生物的營收從2010年的5000萬元猛增到2019年的10億元,利潤從百萬級邁進億級,為澳銀資本創造了百倍的賬面回報收益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給生物醫藥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澳銀所投資的新產業生物研發出新冠病毒抗體2019-nCoV檢測試劑盒、錦瑞生物捐贈醫療設備及檢測配套試劑、康泰生物捐助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澳銀被投企業協同戰“疫”,展現出中國強大的科技力量。

“我不希望去追風,而是要站在風口之前就做這個事情,你如果沒有看到這個機會,在事后跟別人去追,那你的勝算已經不高了。”熊鋼說道。盡管在生物醫藥領域已經取得了相當優異的投資回報,但在熊鋼看來,未來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除了“生物圈”外,還有一個“太空圈”。目前人類對于外太空的探索僅停留在表面,人類的足跡最遠也才到達月球而已。在未來,對于太空的探索與投資仍有不可估量的發展空間。

從社會屬看項目 堅定走技術創新之路

從澳銀的投資版圖來看,澳銀投資主要分三大板塊:生物醫療與健康、TMT與硬件科技、清潔技術與新材料,它們的科技屬都特別強。“堅持技術創新”是熊鋼一直堅持的底層投資邏輯。中國大多數科技企業的發展路徑通常是將國外成熟的技術在國內快速實現產品和場景落地應用,產生商業價值從而做大做強。而熊鋼建議企業家們要把目光放長遠,以自身技術為基礎核心,再研究商業市場打法,這種企業發展路徑在未來將會占據主流。

除了技術要素外,熊鋼非常看重被投項目的社會屬。他早期做投資時遇到一個估值很低但利潤巨大的印刷盒項目,其他合伙人都想投資,但他堅決反對,還因此差點和內部團隊產生矛盾。他解釋道,在中國倡導禁的大背景下,這類項目盡量別投。

年來,一些炙手可熱的共享經濟、線上教育、團購等迅速爆紅的賽道也是熊鋼不會去觸碰的,他認為這類企業往往存在著不可預估的政策、系統風險。“我們十多年前就開始看教育領域,但始終沒有涉獵,我們無法把握大眾對于產品的是非認知標準,不好判斷產品是否符合政府監管和公序良俗。”期,在“雙減”政策的強力監管下,K12企業大規模裁員,整個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冰點期,這些現象的出現恰恰印證了熊鋼對于該行業風險規避的預判。

不看規模看收益 以快而精打造投資“護城河”

當被問及澳銀未來發展方向時,熊鋼非常清晰且堅定地說要做“小而美的頂尖財富管理機構”他坦言,澳銀資本不追求規模上的擴大,而是追求為機構合伙人和團隊創造最佳收益。要實現這一目標,熊鋼心里早就明確要如何發力,首先是“永遠要比別人投得早”,憑借著敏銳的投資觸覺和嚴謹的投資邏輯,澳銀資本大膽布局投資極早期項目,通常要比其他投資機構提前一年到兩年介入。

幾年,越來越多投資機構開始重視早期項目投資,如紅杉中國推出了“紅杉種子基金”,陸奇創辦投資早期階段科技公司的奇績創壇基金等。天下功夫,唯快不破。與大機構相比,澳銀資本以“速度”取勝。大的投資機構雖然資金充裕,但層級式的決策流程往往要花費的時間較長,而澳銀資本的頂層決策人可以直接跟項目對接,高效并果敢地投資看中的企業。“最重要的是,我們形成了一套合理的多元認知機制,我們在看項目時,絕不單一從產業、技術、金融等方面看問題,而是以多元的角度綜合分析。”據悉,澳銀資本遵循“經驗系統化,系統模型化,模型IT化,IT智能化”的技術路徑,基于趨勢分析、安全邊際、人力評估等風險投資核心要素,構建獨家風險投資模型,以達至投資決策和管理上的效能與質量最優均衡。

作為一個中小規模的風險投資機構,澳銀資本的項目有效退出率高達80%以上,在業界中也屬于前列,這得益于澳銀高效而獨特的投后賦能模式——“主動干預,被動賦能”。澳銀資本會以金融的方式管理被投企業,主動干預被投企業的業績考核和把控風險,助推企業達到預設業績目標。但干預不是干擾,澳銀資本被稱為“建設的干預者”,在把握資本市場脈絡、企業運營管理等方面被動提供咨詢服務,當好咨詢者和參謀者的角色。“不要打亂創業者的發展節奏,根據他們的需要去提供點對點精準服務。”熊鋼強調道。

(澳銀資本榮譽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