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之路充滿著無證駕駛的“司機”。沒有駕照不能開車,違規(guī)要罰款。然而,做父母卻不要任何培訓,也不需要證就可以自行其道了。實際上,做父母比開車要復雜一百倍、一千倍。一個孩子的方方面面,從生理到心理到養(yǎng)育方式,從知識的學習到人格的養(yǎng)成,是一門大學問。但是, 我們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訓就可以做父母,就可以對孩子發(fā)號施令,如果一個國家這樣的“司機”充斥在我們的國土上,這個國家一定是危險的。
請尊重孩子的童年
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階段,經(jīng)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 童年的秘密遠遠沒有被發(fā)現(xiàn)。在我們?nèi)祟惖臍v史上,相當長的階段沒有把兒童當作人看。我們的歷史書里面有寫兒童嗎?很少。我們都是宏大敘事理念,兒童從來都是缺位的。從文藝復興以后開始看到兒童,開始把兒童當作人看,開始尊重兒童。特別是有了聯(lián)合國的《兒童憲章》以后,我們不得不把兒童當作一個人,當作一個獨立的人,尊重他的人格。
事實上,童年,對人類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們并不清楚。對做家庭教育的人來說,我們要非常深刻地意識到一個問題:兒童對我們而言還是一個黑匣子。如果我們真正認識兒童,整個世界都會不一樣,整個教育就會不一樣。兒童的很多神奇之處、偉大之處我們沒有認識到。兒童是怎么認識這個世界的,兒童的個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們必須很謙卑地承認這些問題沒有認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對我們教育對象的不認識,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誤,很多教育方式是沒有根據(jù)的,只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很多教育是沒有建立在對孩子真正的、科學的認知背景下,當然,有時是因為科學本身還不成熟。
我們一直倡導給孩子幸福,但是我們給孩子的是什么幸福,是希望他當下不幸福,去達到未來的幸福。不是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鞭子本姓竹,不打書不讀……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實際上 幸福和不幸福有四種排列組合:現(xiàn)在幸福,將來也幸福;現(xiàn)在不幸福,將來幸福;現(xiàn)在幸福,將來不幸福;現(xiàn)在不幸福,將來也不幸福。我們的老師、父母幾乎都選擇第二個:現(xiàn)在不幸福,將來幸福。為什么不能讓孩子現(xiàn)在幸福將來也幸福呢?
我們要自覺地意識到:尊重童年。有了一種對孩子當下生活的尊重,對孩子本身作為人的尊重,我們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會變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一種信仰,一些基本理念的建立。對兒童的基本認識,或者正確的兒童觀,是我們教育的一個起點,也是我們整個家庭教育的起點。
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
我曾經(jīng)寫過一首小詩叫《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簡單一句話來說,我希望所有的老師、孩子和父母都能過上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很多家長對于教育的態(tài)度過于功利,眼睛只盯著分數(shù)和好工作,培養(yǎng)出的就是單向度的人。人本身應該具有的素質(zhì)——對自然的熱愛、對社會的關(guān)切被大大忽視了。而社會是多元的,需要具有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的人。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筑人格長城。影響終生發(fā)展的因素中,分數(shù)并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點點滴滴的影響,將會對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奠定厚實的基礎(chǔ)。過多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甚少關(guān)注他的品德,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我的孩子小時候也拿過家中東西,但我們讓他知道犯這種錯誤受到的處罰遠遠勝過考試學習知識的失敗,讓他知道了爸爸、媽媽不是很看重分數(shù),而很重視品德,使他成為了一個謙和的人。
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時候整天丟三落四,今天買的尺子明天丟,到三年級騎車上學,鑰匙也常丟,常要我們送。怎么行!后來我們決定:鑰匙再丟得自己跑回來拿備用鑰匙。四年級還這樣,他自己把車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呀!但換來的是鑰匙再也不丟了。所以,父母應充分重視品德、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我們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幫助他,讓他成為他自己。讓每個孩子在學校里發(fā)現(xiàn)他自己,能夠和那些最美好的東西相遇,能夠找到他自己,最后成就他自己。作為父母親來說,千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成為同一個樣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這才是最關(guān)鍵。過度關(guān)心照顧,結(jié)果造成很多長不大的孩子。過多的限制干涉,也限制了孩子潛能的釋放。
父母是最容易犯錯的老師
人生有兩次真正長大的機會,一次是成為父親,一次是失去父親。成為父親,開始你對家庭肩負責任,對未來挑起重擔;失去父親以后,你所依賴的人走了,你的擔子更重了。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壞,但是,如果父母用錯誤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得更壞。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父母也是最容易犯錯的老師。我們常??吹讲簧僖荒昙壓⒆拥母改福蠋熣f的第一句話是“孩子就拜托給你了”,似乎意味著孩子跟自己沒有關(guān)系了。事實上,無論孩子在哪里,總是離不開父母的影響和教育,甚至餐桌上的一句話都會折射在孩子的心理上。
我總結(jié)了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容易犯的幾個錯誤。
第一個是望子成龍。
望子成龍沒有什么不好,哪個父母不這樣?但問題出在標準上。大家都知道,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一樣的,但是我們的教育用的卻是同一個標準,即哈佛的標準、北大的標準、清華的標準,其實就是分數(shù)的標準。事實上這個方向就錯了。應該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只有成為他自己,他才能生活得幸福,潛能才能得到發(fā)揮。父母要知道孩子最喜歡什么、最合適什么,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是重智輕德的功利化。
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就是一卷遮百丑,只要分數(shù)好,其他都可以做手腳。在家里只要孩子考得好,獎勵就來了,甚至告訴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學習方法教給其他的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好書借給其他的孩子。孩子漸漸地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只關(guān)注自己,甚至對家人都不關(guān)注,這樣的孩子能走多遠呢? 如果教育不關(guān)注人的品格發(fā)展,這樣的教育肯定走不遠。
第三個是家長沒有和孩子一起成長。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后,就沒有成長的動力了,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在職場打拼已經(jīng)夠累了,回到家里又要做家務,沒有精力和孩子一起成長,而這樣恰恰使孩子無法成長。 好父母不應把教育孩子當作是枯燥的責任和義務,而應該當作是自己人生的一種樂趣和享受。只有享受教育的人,才能演繹教育的精彩。對于父母來說,要進入童年的“神秘之宮”,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個孩子。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把父母當成一個偶然闖進他們那個童話世界之門的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guān)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