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涉及國家利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數據保護,加快推進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基礎性立法,強化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護。
數據安全又一次在頂層設計規劃層面受到高度重視。
數據安全建設離不開隱私計算技術,在商用場景未進入大爆發的時期,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用一個又一個發明專利進行筑底。
百融云創“一種基于聯邦學習的移動終端信用反欺詐預估方法及系統”技術專利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聯邦學習,一個是移動終端。
聯邦學習已經在多個領域,尤其是金融領域得到有效應用,通過不同機構主體的服務器與服務器之間來進行實現聯邦學習,這雖然能為機構間的數據安全帶來保障,但終端用戶的數據安全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也就是說從個人用戶的視角出發,“隱私換便利”的問題依然存在。
百融云創新型專利把創新著眼點放置在個人用戶移動終端的數據安全,它能將個人用戶和機構之間實現聯合建模成為可能。
讓我們模擬一個現實的場景,一名用戶想要通過移動終端進行線上借款,他首先在申請環節把移動終端的信息傳輸給金融機構的服務器,機構獲取用戶移動終端上的信息,比如app列表、通訊信息、地理位置、設備號等,通過機器學習等技術來評估用戶信用等級或欺詐風險。
這個過程中,用戶移動終端的各類信息幾乎都要向機構“坦誠相見”。
在百融云創新型專利的加持下,用戶的信息完全無需離開移動終端,就能直接實現與機構間聯邦學習模型的構建,從源頭上避免了用戶端信息泄露的問題。同時在解決數據安全的基礎上,還可以聯合更多終端信息,提升預估模型準確性。
在商業場景中該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某金融機構擁有非常可觀的存量客群,在分類重建用戶結構完善信評模型項目中,通常依托龐大用戶的初始樣本即“孤島”數據進行優化AI運算,無法克服數據維度單一、場景狹窄等不足。百融云創應用聯邦學習專利技術為該機構升級信評模型,在保證數據隱私安全及合規的基礎上,實現融合多方數據信息“孤島”局限,拔高客戶的模型評價指標KS,直接提升AI賦能轉化促進資產業務效率,推進與財富管理條線的交叉運營。
這是一頗具項前瞻性的技術創新,也是業內率先提出的技術方案,這將為未來解決數安全與業務發展的問題提供一條全新的解決路徑。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