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創業 >
后勤工作的沿革是如何的呢? 后勤工作的劃分有哪些情況?
2023-06-28 08:51:07   來源:創業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后勤工作的沿革是如何的呢?

后勤工作作為現今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不可缺少的一環,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后勤工作的內容都有不同特色。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其所賦予的含義也不斷地變化、更新。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諸子百家對后勤工作有不少論述。但追溯后勤工作的淵源,還要從“后勤”一詞的來源入手。“后勤”一詞源出希臘文 logistikos,意為“計算的科學”。19世紀30年代,拿破侖的政史官A.H.若米尼在總結征俄失敗的經驗教訓時最先使用“后勤”概念,并以此作為軍事術語。可見,后勤先出于軍事上的用途。后勤工作最先是戰爭藝術中重要部分之一。1882年,美國海軍歷史學家A.T.馬漢將這一術語解釋為:通過國經濟動員,對武裝力量提供保障。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校喬治·賽勒斯·索普于1917年著的《理論后勤學——戰爭準備的科學》一書認為,后勤與戰略、戰術一起構成戰爭科學的3大分支,現代戰爭的準備和實施必須有相關的后勤保障。索普生動地描繪:“戰略之于戰爭,猶如情節之于戲劇,戰術比之為演員扮演的角色;后勤則相當于舞臺管理、置辦道具及提供演出的種種維護工作”。

后勤作為一種軍事活動,有它特定的后勤機構和后勤保障內容。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工業革命帶來的武器裝備的進步,后勤機構和后勤任務量膨脹得像雪球一樣急劇。主要表現在:①物資消耗數量增多,品種、結構發生極大變化,彈藥、油料和工程器材代替糧草成為主要物資;②衛生保障隨著醫療科學技術和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逐步成為系列化的工作;③交通運輸也成為將軍隊的一項專門勤務。

我國代后勤活動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清末年間,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編練新軍,開設了武備學堂。其中專設有輜重兵科。民國初期,孫中山首設參謀本部,下轄后勤參謀部,掌管后勤政策。各部隊則分別設立后勤機構,如軍需處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紅軍創始時就編有后勤機構。在幾十年長期革命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后勤保障經驗。建立了由總后勤部負責、各軍種管理的各級后勤機構和設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勤保障系統、機制和方法,為新中國建立和保衛祖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后勤工作的劃分有哪些情況?

從職能上看,后勤工作分為行政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行政管理職能,主要指行政財務管理、房屋管理、基本建設管理、物資設備管理、環境秩序管理、后勤服務的規劃、協調與監督管理等。后勤服務職能,是指為保障本單位工作和職工生活提供的各項勞務和技術服務的職能。主要有:服務中心(服務公司)及食堂、車隊、醫務室、服務班、技工班、電話班、浴室、理發室、小賣部、洗衣房、鍋爐、茶爐房、幼兒園、療養院、休養所、綠化副食品生產基地、禮堂、印刷廠、房屋修建隊、賓館招待所、后勤服務經濟實體等。

從質上看,后勤工作大致可劃分為三種質,即:后勤管理工作、后勤服務工作和后勤經營生產工作。這三種的工作,各有自身的特點又相互聯系,構成了后勤工作的復雜結構。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