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城市 >
人形機器人加速進化 具身智能未來如何演繹?
2025-04-10 16:12:0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過去幾個月,您一定刷到過這樣的視頻,各種人形機器人在不同的場景中,展現出各類絕活。伴隨人形機器人出圈的還有一個新詞:具身智能。所謂具身智能,簡單說,就是具有了物理身體,能夠和環境實現交互的人工智能。這項科技主要研究如何使機器人具備類似人類的感知、規劃、決策和行為能力。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具身智能將會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人形機器人何時能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來看記者的走訪調研。

空翻、練武術、端茶倒水、進廠擰螺絲……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以各種驚艷的動作出圈,熱度持續不減。流暢自如的動作表演,源于對每一塊鋼鐵肌肉的精準操控。在位于蘇州吳中區的一個科技園區內,機器人“小麥”正在備戰將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

這款于今年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懈練習,走路和跑步已經接近正常人類姿態。要實現動作自然流暢,靠的是它身體里30多個自動化電機的協同控制,它們正是構成人形機器人“骨骼”架構的核心部件。

機器人的進化不止于更發達的四肢,還有更聰明的頭腦。3月,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發布了最新機型,在對外公布的視頻里,它不僅可以完成騎自行車,給葡萄縫線等高難度動作,由于搭載了多模態交互大模型,還能夠實現毫秒級的交互反應,通過人類的面部表情和語音語調做出判斷和回應。

在上海張江一個3000多平方米的具身智能“數據工廠”里,百余臺具身智能機器人正穿梭于家居、餐廳等場景。它們通過人工操控,再結合國內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加強訓練,讓機器人更聰明,離人們的實際生活更近。

當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技術深度結合,機器便具備了在物理世界中感知、理解和行動的能力,這種能力被稱為“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正是具身智能的關鍵載體。隨著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具身智能技術迎來了新的突破,人形機器人也進入到技術集中突破和應用初步試水的關鍵發展時期。

中國工程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 徐揚生:第一個特點,這個機器有行動功能,能夠走路,能夠跳;第二要有感知功能,能夠看到是紅的還是藍的還是綠的,能夠觸摸,是毛茸茸的東西還是冰冷的東西;第三要有思維的功能,能夠認識世界,能夠做決策,三個功能加起來,我們叫作具身智能。這個時代剛剛開始,因為算力在提高,數據在提高,無窮無盡的數據,機器的思考功能提高了以后,它會模仿人,能夠學習人。

今年兩會上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在業內看來,具身智能已成為我國培育未來產業的重要方向以及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關鍵領域”。

中國工程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 徐揚生:中國是個制造大國,具身智能不僅涉及軟件,而且涉及制造業的所有東西,對推動中國制造業發展非常重要。具身智能是個綜合工程,所以我們的具身智能如果能夠發展起來,能夠把整個行業帶動起來,制造業的、電子的、動力的、機械的,包括軟件工程全部都能上去。

國際投行高盛今年2月發布研報認為,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從研發走向規模化生產的關鍵時期。中國憑借完整的制造業體系和廣闊的應用市場,有望在特定細分領域實現突破。目前,國內明確提出發展具身智能的城市已超過20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憑借技術、產業和生態綜合優勢,整體領先全國。據統計,深圳擁有機器人相關企業超過5.7萬家,位列全國城市首位,產業鏈總產值超過1700億元。不少具身智能以及人形機器人企業,都聚集在高樓林立的南山區。

不久前剛剛發布的一款服務型人形機器人,未來將用于酒店,和我們現在常見的酒店服務機器人不同,它有了一雙靈巧手,不僅能抓取快遞,還能自己按電梯。

這是該機器人企業半年內研發的第三款產品,高效的研發速度,除了依靠于自身的研發實力,更離不開產業集群所帶來的供應鏈優勢。在深圳,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國產化率超90%,產業鏈供應鏈本地化率突破60%。尤其在南山區,半徑10公里內基本可完成機器人從設計到量產的閉環。

產業協同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聚集,更是技術、資本、人才的“化學反應”,這家機器人公司成立不到四年,研發人員占比達70%以上,他們以自研的具身智能引擎作為技術底座,專攻于機器人的視覺和大腦,讓傳統的機械臂擁有了接近于人類的判斷力,依托于珠三角的制造業產業生態,他們已經在工業領域的智能制造方面落地了許多應用。

隨著近年來具身智能,特別是人形機器人熱度飆升,多家機器人企業都加快了產品的研發投入,該企業從去年開始也不再局限于研發“大腦”,而是向著通用人形機器人本體研發與整體落地方向邁進。此外,他們現在幾乎每天都要迎接好幾批來自全國各地機構和投資人的走訪調研。

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發展成熟,一般都會經歷從技術突破到“成本革命”,再到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的進程。整體來看,雖然具身智能技術已在部分領域實現小規模應用,但從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到產業鏈的協同創新,再到商業模式的探索,仍然面臨多重考驗。人形機器人距離走入千家萬戶還有不小的距離。

真實的需求和場景應用,是決定人形機器人能否從實驗室進入大規模量產的關鍵,如何避免企業的重復投入、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協同創新突破成為各地努力探索的一個重要方向。

作為一個平臺,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圍繞行業共性問題,進行技術攻關,積極幫助機器人企業找到更多真實應用場景,不僅能快速提升不同行業智能化水平,也能為機器人企業采集到更多應用場景的真實數據。眼下,張建國正和團隊研究如何優化算法,通過給人形機器人加上靈巧手等方式,為南方電網提供電力保障服務,如果進展順利,這些人形機器人會在今年11月份舉行的全國運動會上,和電力巡檢人員一起參與電力保供的工作。

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矩陣,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創新團隊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產業生態,深圳正在努力提升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高地。近期,深圳又發布了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新增培育具身智能領域估值過百億企業10家以上、關聯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相關企業超過1200家等更為具體的目標。

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局長 張林:我們會圍繞著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素供給,包括數據采集、場景供給、人才政策支持等,全方位對企業進行支持。目標也很明確,就是抓住這一波具身智能發展的重大關口和機遇,用兩三年的時間在深圳和大灣區,培育出一個服務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萬億規模的具身智能產業集群。

目前,具身智能正從單點突破邁向產業協同,從“野蠻生長”走向“生態共建”,開啟生態化發展新階段。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讓創新鏈與產業鏈無縫對接,是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的關鍵,也是政策發力的重點。在具身智能這條屬于未來產業的新賽道上,在這場技術與產業的變革中,中國正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精神,努力奔跑。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