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內的葡萄根。
格魯吉亞館內部。
格魯吉亞館內陳設的微型恰恰蒸餾器。
這段時間,正是寧夏葡萄展藤的時節,葡萄藤蔓伸展枝葉,開始了新一輪的生長。而在位于閱海灣中央商務區的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物館(以下簡稱“葡萄酒博物館”)里,另一種“葡萄藤蔓”也在悄然生長,順著這些藤蔓,我們能看到幾千年來,葡萄酒的發展過程。
神奇的釀酒陶罐
走進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物館2樓格魯吉亞館,眼前的光線瞬間暗了下來,異域風情的陳設,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幾千年前。暗淡的燈光下,一件件和葡萄酒有關的器皿,靜靜陳列在玻璃展示柜里,向人們講述著世界葡萄酒起源地——格魯吉亞的故事。
1965年,考古學家從出土于格魯吉亞的10粒葡萄籽中研究發現,這是距今7000~8000年前人工載培的葡萄品種,是人類歷史上古老的葡萄品種。由此證明了格魯吉亞是世界葡萄酒的起源地。在博物館的展廳里,可以看到格魯吉亞人釀酒用的舀酒勺、儲酒陶器、酒罐等等,還有還原格魯吉亞人釀酒的場景。
格魯吉亞館里,有許多還原的陶罐造型,一處巨大的地面下,埋藏著許許多多的陶罐。這種釀酒方式,便是格魯吉亞傳統的奎弗瑞(Qvevri)陶罐釀酒工藝。
在古代的格魯吉亞,建造一座酒窖時,首先要將陶罐埋到地下。酒窖的地基要比一般建筑更深,放入奎弗瑞之后,在其周圍用石灰和碎石固定,然后再將土掩埋至奎弗瑞的頸部,容量可大至3000公升。這種深埋在地下、用于發酵和貯存葡萄酒的大陶罐,可儲存葡萄酒長達50年之久。在格魯吉亞釀造葡萄酒非常普及,幾乎每個家庭都自釀葡萄酒。現代釀酒工廠需借助一系列昂貴復雜的設備才能達到生產和儲存的條件,神奇的奎弗瑞是如何輕松實現的呢?在格魯吉亞館,你可以一探究竟。
世界最古老的酒
再向前走,就到了賈湖葡萄酒遺址館。同樣是昏黃的燈光,眼前的場景卻變成了熟悉的中國風景,巨大的草棚,突兀的巖石造型,還有古人生活的場景。
賈湖遺址和葡萄酒有何關聯?館內工作人員介紹說,河南省舞陽縣的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年至7500年,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存,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中國科技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專家從發掘的大量陶器殘留物中分析研究發現,9000年前賈湖人已經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方法,其酒中含有稻米、山楂、蜂蠟等成分,在含有酒石酸的陶器中還發現有野生葡萄籽粒。可以確認,考古學家在對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酒的證據,將中國乃至世界造酒歷史向前推進到了距今近9000年。
行走于博物館內,看著陳列于館內各式各樣的陶罐,還有還原當時生活的場景,不得不感慨,9000年前的人們,竟然已經掌握了釀酒方法。目光從昏暗的光線中穿過,最后停在一處光亮的地方,這里能清楚地看到“世界最古老的酒發現于中國”的字樣,在盛產全球最好喝葡萄酒的銀川,看到這樣的話語,讓人為之一振。
生長著的藤蔓
從賈湖葡萄酒遺址館出來,便是賀蘭山東麓館了,巨大黝黑的巖石造型,將賀蘭山“搬”到了這里,在形似賀蘭山的造型墻上,一條條葡萄根系深深扎入土里,汲取著大地的養分。這個館里,有著賀蘭山下栽種的所有葡萄品種,也展示著賀蘭山東麓葡萄的所有特點。
“決定葡萄酒品質有四方面要素:氣候、土壤、品種加技術,氣候就是天時,土壤就是地利,人和就是選擇出的適宜品種與種植技術、釀造工藝。”館內工作人員介紹說,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這其中的答案,就在賀蘭山東麓館里——展館內的葡萄根系,就是從賀蘭山下的葡萄園內搬運而來的,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葡萄根的生長狀況,甚至它的毛根,也都清晰可見。
旁邊三個約有1米5高的玻璃柜中,裝著賀蘭山東麓的土壤。“通過它們,游客可以清楚看到賀蘭山東麓土壤的特點。”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土壤土層深厚,表土層淺薄,含沙量高,含孔隙多。這樣的土壤可使葡萄的根系保持健康,讓其向地層深處延伸,以汲取地下水和多種礦物質,增加葡萄酒的風味;其次是通氣透水性好,既保證葡萄汲取到足夠的水分,又不會造成枝葉繁茂徒長。
三座館風格迥異,卻又因為葡萄酒而相互聯系。葡萄酒博物館內,仿佛有一根看不見的葡萄藤蔓在延伸,它從遙遠的時代而來,結滿了葡萄,無限生長。
鏈接
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物館
博物館位于金鳳區新絲路42號,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有展示館、時代館、紅酒館等。內容包括葡萄酒教室、金獎葡萄酒展示區、世界葡萄酒的起源——格魯吉亞館,中國葡萄酒的起源——河南賈湖遺址館,中國葡萄酒的未來——寧夏賀蘭山東麓館等。
記者劉旭卓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