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城市 >
劉震:通過研究山桐子解決中國人食用油依賴進口的問題
2021-11-16 10:19:09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河南濟源。

初冬的王屋山南麓,黃葉燦燦,紅果滿枝,葉與果爭奇斗艷,煞是喜人。這些高大美麗的樹,有著一個美麗的名字——山桐子。

山桐子果實產量大,種子含油率高,是一種優質高產的木本油料植物,被譽為“美麗的樹上油庫”。而眼前的這片山桐子,正是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劉震和他的團隊耗時30年所育的“豫濟”山桐子良種。

10月26日上午,“豫濟”山桐子良種千萬元轉讓簽約儀式在鄭州舉行。天潤物華(北京)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豫濟”山桐子良種實施許可,并決定與河南農業大學共建山桐子研究院,共同為國家糧油安全的“卡脖子”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說起劉震與山桐子的淵源,還要追溯到他碩士期間師從泡桐專家蔣建教授的經歷。研究泡桐多年的他,對泡桐情有獨鐘。

1992年,劉震在公派留學日本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無意中看到的幾棵“泡桐”讓他大為欣喜,走一看,雖然形似,卻不是泡桐,原來是另一樹種。這一番偶遇也成就了他和山桐子的緣分。接下來的歲月里,山桐子先是成為他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繼而成為他學成歸國后的科研方向。

“當前,我國食用油消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三分之二的食用油都依賴進口,所以新型、特色和功能食用植物油的開發迫在眉睫。與其他木本油料樹種相比,山桐子產油量高,油品質量高,樹種適應強,適合規模化種植。”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歸國后,劉震決定通過研究山桐子解決中國人食用油依賴進口的問題。

為了收集山桐子種質資源,他帶著研究生和工人在全國各地采種,當時交通多有不便,跋山涉水,每天步行二三十公里。說起采集種子的過程,劉震用得最多的詞就是“有趣”。

在選育“豫濟”山桐子良種過程中,劉震帶著團隊,足跡遍布四川、貴州、湖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福建、陜西、河南、北京等山桐子分布區,經歷了無數次的觀察和對比,終于發現了山桐子優良單株。

而接下來面臨的困難是,如何對優良單株進行無繁殖及子代測定。在歷經無數困難與挫敗后,劉震和他的團隊終于通過合理的根插實驗,成功實現了無繁殖,為“豫濟”山桐子良種的子代測定奠定了基礎。

2002年,伴隨著團隊滿心的期盼,第一批精心選育的兩年生樹苗在太行山區落地“安家”。如今,整整18年過去了,劉震滿頭烏發已經半白,當年的幼苗已然成材,果實累累。

經過30年的努力,劉震和他的團隊建立了當前國內外較完整的山桐子種質資源庫。2020年12月,“豫濟”山桐子良種通過河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成為我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省審山桐子良種。

“一般的山桐子含油率在30%左右,而我們‘豫濟’山桐子良種的果實含油率高達36%,而且生長速度快。”課題組副教授王艷梅向記者介紹。

天潤物華公司董事長劉一在簽約儀式現場表示:“河南農業大學山桐子研究院所有的科研成果將從河南走向全國,為中國糧油安全保駕護航。”

“假如一畝地種植30棵‘豫濟’山桐子良種,那總畝產鮮果4500斤,按50%的含水率,可產干果2250斤,出油率可達30%左右。作為高檔食用油,這個經濟效益還是很可觀的!”說起山桐子的好處,劉震如數家珍。

年來,劉震和他的山桐子研究團隊不僅選育出了“豫濟”山桐子良種,還制定了山桐子行業標準2項,科研水居于國內外領先地位。四川、湖北、安徽、江西、云南及河南省內各地的企事業單位紛至沓來,尋求技術指導和合作。

在此背景下,天潤物華公司與河南農業大學山桐子研究團隊進行了一年多的溝通,成功獲得“豫濟”山桐子良種實施許可,并決定與學校共建山桐子研究院。根據合作意向,在為期5年的一期規劃時間里,天潤物華公司還將投資5億元用于研究院的建設及運營。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不斷轉化是必要之舉。此次合作協議的簽訂,不僅能有效提升學校的科研創新能力,也是發揮科技在經濟社會建設中支撐作用的重要體現。”河南農業大學校長介曉磊表示。

(作者:本報記者 張利軍 通訊員 周紅飛 陳璽)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