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置糧站“變身”集群眾文化廣場、車站、停車場等為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有效解決了社區無地辦公、車輛亂停亂放、群眾沿線設宴的難題。如今在趕場日,沐川縣高筍鄉場鎮街頭再沒有過去“逢場堵車半小時”的窘況。
高筍鄉場鎮所在的康樂社區有2個組,居民戶籍338人,實際居住人口卻有2000余人。由于多種原因,這里的場鎮建設一直止步不前,農村和場鎮界線模糊,以街代市、雜亂無序、攤位亂擺等問題成為困擾高筍鄉許久的“痛點”,社區居民多有怨言。
今年,高筍鄉被納入沐川縣首批4個場鎮建設管理服務提升試點鄉鎮之一,按照“路整平、地掃凈、服務好、治污染、面貌新”的總體要求,從“路平、溝通、拆棚、增綠、座商歸店、游商歸市、車輛歸位”入手,通過打一張“富硒品牌”、講一段“紅色征程”、繪一張“振興畫卷”,廣泛發動干部群眾,以黨建為引領,為場鎮帶來切實改變。
幾個月的時間,這里發生了顯著變化。交通補短方面,拓寬了幾十年來狹窄的后街進出口通道,打通人心;清理了10多年來沿路群眾占用省道馬溝的現象,保證暢通;盤活了閑置近10年的農貿市場,取締以街代市。環境整治方面,捆扎規范4300余米電線,統一拆除到戶線重新布置,有效改善了私拉亂接和“蜘蛛網”現象;新建污水管網300米,修復雨水溝700米,實現場鎮及周邊兩個聚居點農戶污水全收集。風貌改造方面,農民起義、征糧剿匪、庖湯習俗、梯田風光等高筍鄉特色場景繪畫融入場鎮街頭巷尾,完成立面改造3000平方米、墻繪1090平方米。清理場鎮危舊房13戶,在關鍵節點集中綠化3處500平方米,在道路兩側栽種桂花260株。為切實解決村級建制調整后,部分群眾多頭跑路的問題,當地還在社區設置村級集中代辦點,逢趕場日由各村派駐一名常職干部坐班,為群眾辦事服務。
“干群齊心,眾人投入,場鎮面貌的改變為我們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更好的基礎。”高筍鄉黨委書記王乾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場鎮建設管理服務提升行動中,社區居民投工2000余人次,200余人無償參加志愿勸導、治安巡邏,73戶居民投入資金30余萬元,配合路面改造,全鄉群眾捐獻農耕農具等170余件打造農耕文化展示節點,為場鎮環境增添亮色。(記者:張斯煒)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